大连市“村改居”人口市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9:30
城镇化是除农业外的其他产业在城镇中聚集、城市人口中农村人口所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加的一种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社会演变进程,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发达程度。严格的遵循市场发展态势,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于创建和谐文明社会,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城镇化建设期间,还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包括本地“村改居”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这些新市民尚未充分的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基础性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等。同时,人口跟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工业化相比,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比较迟缓。在此情况下,本文以400份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以大连市的“村改居”人口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大连市“村改居”人口市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差异。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将围绕“村改居”人口对于自己“是否是城市人”这一问题的认知,来探究“村改居”人口对其市民身份的认同。结合前人的研究,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属性、就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四个方面,先后采用交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村改居”人口市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村改居”人口对自身市民身份的认同率不高;个人属性、就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都是影响“村改居”人口市民身份认同的重要方面,但是影响程度不同,就业经济属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社会属性其次。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进一步促进“村改居”人口市民化有序地推进,提出对策建议,即:引入村民参与和监督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集体经济改制,促进产城融合提高“村改居”人口就业满意度,全面提升村改居社区服务和建设水平。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0
本文编号:2822907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宁;;“村改居”群体市民化的目标定位与策略分析[J];江汉学术;2015年05期
2 王丽丽;佟星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若干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熊雅琦;;村转居新市民人力资源再开发和就业质量提高的路径研究——基于苏州市SH社区的考察[J];法制与社会;2015年08期
4 王竹林;范维;;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形成机理及提升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朱敏青;;“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J];开放导报;2014年06期
6 谭日辉;;社会认同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7 宋悦华;徐文佳;;城镇化进程中“村改居”的利益博弈及解决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8 刘敏;;基于社会成本视角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4年10期
9 杨贵华;;集体资产改制背景下“村改居”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研究[J];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10 韦向阳;刘亮;;包容性发展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822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2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