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益慈善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2.9
【部分图文】:
图1: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2017)??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讣报告.??由于互联网特有的传播优势,使得慈善信息能够依托网络平台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大众,互联网的底层价值观激发了公共慈善精神,个体之间的联接互动更加??密切。2004年,患病的张妙娥借助网络平台向广大网友求助,并成功获得募捐。??这是国内首例个人通过网络公开募捐的案例,它开启了网民自组织自传播网络公??益慈善的先河。自此,自爆式的发文求助成为走投无路者获取他人帮助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大型慈善组织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官网进行信息披露,并且??开通网络捐赠渠道。民间慈善组织也凭借网络的广泛影响性积累自身知名度,为??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征集募捐打下良好基础。网络的高联接性还催生出一批虚拟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与一般的公益慈善组织不同的是它们所发起的公益慈善活动是??自线上到线下逐步落实的。2005年5月5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启动了第一个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雯昕;赵翩翩;王夕琛;;网络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思考[J];新校园(上旬);2017年12期
2 王钰;郑佳敏;;“自救型”网络慈善模式下网络诈捐的追责困境[J];南方论刊;2017年11期
3 傅蓉;;网络公益传播的法治与监管研究[J];出版广角;2017年14期
4 胡晓梅;胡帆;;大数据视域下我国网络慈善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5 王海燕;邓虹;;互联网慈善的公信力研究[J];征信;2017年01期
6 徐舒宁;陈为旭;;《慈善法》视阈下“互联网+慈善”模式探究[J];行政与法;2016年11期
7 郑伟;;互联网慈善运行模式及监督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8 王云斌;;中国实现“互联网+慈善”的路径研究——以公益慈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年03期
9 曲丽涛;;当代中国网络公益的发展与规范研究[J];求实;2016年01期
10 罗莹;李佳润;王子通;;中国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钱玲;微公益特征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林延光;当代中国慈善公益募捐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曾庆香;微公益传播研究—主体.模式.影响[D];武汉大学;2014年
4 赵俊男;中国慈善事业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芳;“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事业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2 贾识渝;“互联网+慈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陈红艳;社交媒体时代体验式公益活动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张晓宇;网络公益慈善活动运作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陈月;淘宝网的公益传播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张晓光;我国网络慈善运作模式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7 吴双;网络公益项目动员及参与机制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李光;微博时代的公益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张建峰;微博公益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王睿;我国微公益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8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5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