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演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00:4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国际问题紧密关联,呈现出特殊的复杂性,如何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运用于中国宗教工作的实践,认识和解决中国宗教工作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合乎中国国情、教情的解决中国宗教问题道路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造和理论提升,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成功地指导宗教工作的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揭示其演进过程及其内容,这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推进宗教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现状、内容以及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四个相关概念,阐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与斯大林、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宗教观,概述了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的探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出、形成及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此外,党又根据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探索宗教规...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归纳分析法
(三)历史研究法
本章小结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一)宗教观
(二)宗教理论
(三)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宗教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二)列宁斯大林的宗教观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宗教观
四、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的探索
(一)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探索的简要概述
(二)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探索的实践奠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提出(1978-1991)
一、宗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一)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恢复宗教活动场所
(三)恢复宗教爱国团体
(四)恢复宗教工作机构,平反冤假错案
(五)恢复宗教院校
二、社会主义宗教观的提出
(一)明确提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
(二)正确看待宗教的积极作用
(三)明确阐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根源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恢复发展
(一)完整阐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涵
(二)初步开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步伐
(三)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政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1992-2011)
一、改革开放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
(一)倡导深入研究宗教问题
(二)多次重要会议论述宗教,下发宗教文件
(三)制定宗教法规和规章
(四)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宗教交流
二、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一)突出强调宗教“三性”
(二)发挥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根源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继续发展
(一)明确以“引导”方式促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提出并实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策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抵御宗教渗透警钟长鸣
(四)初步形成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2012-)
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
(一)遏制佛教道教商业化倾向
(二)建立防范和打击宗教极端主义长效机制
(三)高度重视网络宗教问题
二、社会主义宗教观的深化与创新
(一)拓展宗教的属性:文明性
(二)重点强调宗教的“群众性”特征
(三)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一)依据法律管理宗教事务
(二)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三)以中国化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以“导”为方式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价值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价值
(一)促使党的宗教统战工作迈入新台阶
(二)推动宗教工作方式转变
(三)促进党的宗教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二)基本经验与启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112368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归纳分析法
(三)历史研究法
本章小结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一)宗教观
(二)宗教理论
(三)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宗教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二)列宁斯大林的宗教观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宗教观
四、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的探索
(一)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探索的简要概述
(二)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探索的实践奠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提出(1978-1991)
一、宗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一)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恢复宗教活动场所
(三)恢复宗教爱国团体
(四)恢复宗教工作机构,平反冤假错案
(五)恢复宗教院校
二、社会主义宗教观的提出
(一)明确提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
(二)正确看待宗教的积极作用
(三)明确阐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根源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恢复发展
(一)完整阐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涵
(二)初步开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步伐
(三)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政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1992-2011)
一、改革开放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
(一)倡导深入研究宗教问题
(二)多次重要会议论述宗教,下发宗教文件
(三)制定宗教法规和规章
(四)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宗教交流
二、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一)突出强调宗教“三性”
(二)发挥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根源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继续发展
(一)明确以“引导”方式促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提出并实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策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抵御宗教渗透警钟长鸣
(四)初步形成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2012-)
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
(一)遏制佛教道教商业化倾向
(二)建立防范和打击宗教极端主义长效机制
(三)高度重视网络宗教问题
二、社会主义宗教观的深化与创新
(一)拓展宗教的属性:文明性
(二)重点强调宗教的“群众性”特征
(三)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一)依据法律管理宗教事务
(二)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三)以中国化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以“导”为方式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价值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价值
(一)促使党的宗教统战工作迈入新台阶
(二)推动宗教工作方式转变
(三)促进党的宗教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二)基本经验与启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112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1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