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7 07:40
为加速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支撑作用,中国自2015年10月开始先后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国家战略决策的驱动下,中国省域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速推进本地区相关高校和学科争创世界一流。省域“双一流”政策是中国“双一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双一流”,政策文本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进而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主要应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30个中国省域政府出台的“双一流”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首先,基于内容分析法研究表明,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政策名称与文本结构趋同、政策目标阶段化和定量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来源单一、学科评价标准单一、人才培养重引进轻培育。其次,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二维分析架构的研究表明,省域“双一流”...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章节结构图
第2章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研究基础-15-设、符号和规劝以及学习等四大类[58],MichaelHowlett和M.Ramesh按照政府的介入逐步升高的程度划分,认为政策工具包括自愿性政策工具、混合型政策工具以及强制性政策工具三大类,每一类下又分别包含不同形式,具体见图2-1[59]。到21世纪,国外对政策工具分类的研究已臻于成熟。图2-1政策工具分类(以政府介入程度为依据)[59]基于国外政策工具分类的基础,国内学者也做了一系列分类研究,张成福认为政策工具就是政府治理工具,其可以分为以市场为中心的治理工具和机制、财政性工具与诱因机制、管制性工具与权威机制、政府直接生产提供公共产品与非市场机制等四大类;陈振明将政策工具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58]。结合本研究主题,梳理国内其他学者对教育政策工具的分类研究,发现黄忠敬在早期就曾将教育政策工具划分为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和劝告或劝诱工具,并用实例分析了各类教育政策工具的具体应用情境[60],李津石以“工具性”将高等教育政策工具分为权威工具、激励工具、能力建设工具、象征和劝诫工具、学习工具等五大类,并分析了“教育工程”的政策工具属性和选择等问题[61]。张端鸿、刘虹根据豪利特等人的分类,将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62]。以教育政策工具分类理论为基础,国内还做了一些实证研究。2.3.2.3政策工具在教育政策领域的应用中国是教育政策大国,随着21世纪以后政策工具理论在国内的成熟和发展,教育政策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黄萃、赵培强等人综合McDonell和施耐德的研究理论,对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工具进行了新的划分并对政策文本做了量化
3.1.2 分析框架 内容分析法是通过识别目标文件中的关键特征,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对分析结果采用统计数字描述,并进一步对文本内容“量”的分析。本研究以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方法构建如下分析框架(图 3-1 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双一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刘丽丽,李春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2)
[2]我国政策工具研究述评[J]. 薛立强,杨连杰. 内蒙古统计. 2018(06)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学科专业评价创新研究[J]. 杨频萍,汪霞.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6)
[4]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新材料产业政策工具研究[J]. 汪苹,高灵芝,费钟琳. 现代化工. 2018(10)
[5]“双一流”建设的地方行动:基于政策的文本分析[J]. 陈燕,车金恒,祝苏东.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4)
[6]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路径、问题与改进[J]. 高鹏,和学新.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04)
[7]“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J]. 徐涔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9)
[8]清华国学研究院之于“双一流”建设的启示意义——学术组织治理的视角[J]. 杨朔镔,杨颖秀.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4)
[9]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双一流”建设政策研究[J]. 彭华安.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3)
[1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友资源的理性认识与有效利用[J]. 何志伟.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6)
本文编号:3123079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章节结构图
第2章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研究基础-15-设、符号和规劝以及学习等四大类[58],MichaelHowlett和M.Ramesh按照政府的介入逐步升高的程度划分,认为政策工具包括自愿性政策工具、混合型政策工具以及强制性政策工具三大类,每一类下又分别包含不同形式,具体见图2-1[59]。到21世纪,国外对政策工具分类的研究已臻于成熟。图2-1政策工具分类(以政府介入程度为依据)[59]基于国外政策工具分类的基础,国内学者也做了一系列分类研究,张成福认为政策工具就是政府治理工具,其可以分为以市场为中心的治理工具和机制、财政性工具与诱因机制、管制性工具与权威机制、政府直接生产提供公共产品与非市场机制等四大类;陈振明将政策工具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58]。结合本研究主题,梳理国内其他学者对教育政策工具的分类研究,发现黄忠敬在早期就曾将教育政策工具划分为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和劝告或劝诱工具,并用实例分析了各类教育政策工具的具体应用情境[60],李津石以“工具性”将高等教育政策工具分为权威工具、激励工具、能力建设工具、象征和劝诫工具、学习工具等五大类,并分析了“教育工程”的政策工具属性和选择等问题[61]。张端鸿、刘虹根据豪利特等人的分类,将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62]。以教育政策工具分类理论为基础,国内还做了一些实证研究。2.3.2.3政策工具在教育政策领域的应用中国是教育政策大国,随着21世纪以后政策工具理论在国内的成熟和发展,教育政策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黄萃、赵培强等人综合McDonell和施耐德的研究理论,对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工具进行了新的划分并对政策文本做了量化
3.1.2 分析框架 内容分析法是通过识别目标文件中的关键特征,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对分析结果采用统计数字描述,并进一步对文本内容“量”的分析。本研究以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方法构建如下分析框架(图 3-1 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双一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刘丽丽,李春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2)
[2]我国政策工具研究述评[J]. 薛立强,杨连杰. 内蒙古统计. 2018(06)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学科专业评价创新研究[J]. 杨频萍,汪霞.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6)
[4]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新材料产业政策工具研究[J]. 汪苹,高灵芝,费钟琳. 现代化工. 2018(10)
[5]“双一流”建设的地方行动:基于政策的文本分析[J]. 陈燕,车金恒,祝苏东.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4)
[6]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路径、问题与改进[J]. 高鹏,和学新.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04)
[7]“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J]. 徐涔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9)
[8]清华国学研究院之于“双一流”建设的启示意义——学术组织治理的视角[J]. 杨朔镔,杨颖秀.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4)
[9]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双一流”建设政策研究[J]. 彭华安.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3)
[1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友资源的理性认识与有效利用[J]. 何志伟.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6)
本文编号:3123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2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