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主体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1-08-09 12:18
“环境就是民生,治污就是治国。”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随着人民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绿色经济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新思维与新探索,蕴含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主体因素的梳理,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在建设绿色经济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各自的诉求与应负的生态责任,以期早日解决主体间互动低效与利益冲突等问题,寻求平等协商对话的可能与路径。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实现主体间优势互补,并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从源头上破解生态资源约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是未来我国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现实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绿色经济的研究述评
1.2.1 国外关于绿色经济的理论研究
1.2.2 国内关于绿色经济的理论研究
1.2.3 国内关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多元主体研究
1.2.4 国外关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多元主体研究
1.3 论文框架
1.4 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1.1 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驱动效果持续増强
2.1.2 绿色经济法律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
2.2 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困境及其表现
2.2.1 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压力过大
2.2.2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集约
2.2.3 绿色科技创新能力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受制于人
2.2.4 绿色人才队伍建设缓慢,绿色就业高端岗位偏少
2.2.5 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阻碍绿色经济发展
2.3 制约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归因分析
2.3.1 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2.3.2 市场运行机制改革不彻底
2.3.3 监督评价制度不完善
2.3.4 法律体系及投融资机制未全面建立
2.3.5 全社会绿色观念淡薄
第三章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多元主体及其交互关系分析
3.1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各主体的角色及其诉求分析
3.1.1 政府的角色及其诉求
3.1.2 企业的角色及其诉求
3.1.3 社会组织的角色及其诉求
3.1.4 公众的角色及其诉求
3.2 各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分析
3.2.1 政府与企业间的制约、协作关系
3.2.2 公众与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3.2.3 企业与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及监督关系
3.2.4 企业与公众间互为条件、互相创造的关系
3.2.5 不同企业间的竞争及信息共享关系
第四章 多元主体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策略选择
4.1 政府的策略选择
4.1.1 完善绿色经济制度,深化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1.2 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拓宽主体参与途径和渠道
4.1.3 政府应为社会组织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2 企业的策略选择
4.2.1 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提高绿色生产水平
4.2.2 加快产业创新,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4.3 社会组织的策略选择
4.3.1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规范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组织理念
4.3.2 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完善其参与机制
4.3.3 创新社会力量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4.4 公众的策略选择
4.4.1 公众应自觉承担其参与和监督的责任
4.4.2 培育公众绿色消费行为及绿色生活方式
4.4.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化、法治化和参与渠道多样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主体及其协同推进[J]. 乔永平. 广西社会科学. 2014(01)
[2]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 胡鞍钢,周绍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1)
[3]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朱宏雁,丛晓峰. 创新. 2013(05)
[4]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略论[J]. 梁小艳,刘淑华,丁印鑫. 商场现代化. 2013(11)
[5]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J]. 倪珊,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王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1)
[6]刍议我国企业生态责任缺失的原因及解决之道[J]. 丁云法. 现代经济信息. 2012(11)
[7]防城港 北部湾通向世界的生态窗口——访全国人大代表、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J].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2(05)
[8]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生态责任的困境与培育[J]. 张首先,张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9]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严兵. 企业经济. 2010(06)
[10]环境公民社会与环境治理体制的发展[J]. 杨妍. 新视野. 2009(04)
博士论文
[1]中国绿色经济竞争力研究[D]. 杨雪星.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善治的伦理分析[D]. 熊节春.中南大学 2012
[3]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 剧宇宏.武汉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我国绿色市场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困境分析[D]. 张静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2
[2]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中的中国企业环境责任[D]. 景屏.南京林业大学 2011
[3]基于多元主体的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 王青松.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32053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现实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绿色经济的研究述评
1.2.1 国外关于绿色经济的理论研究
1.2.2 国内关于绿色经济的理论研究
1.2.3 国内关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多元主体研究
1.2.4 国外关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多元主体研究
1.3 论文框架
1.4 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1.1 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驱动效果持续増强
2.1.2 绿色经济法律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
2.2 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困境及其表现
2.2.1 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压力过大
2.2.2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集约
2.2.3 绿色科技创新能力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受制于人
2.2.4 绿色人才队伍建设缓慢,绿色就业高端岗位偏少
2.2.5 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阻碍绿色经济发展
2.3 制约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归因分析
2.3.1 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2.3.2 市场运行机制改革不彻底
2.3.3 监督评价制度不完善
2.3.4 法律体系及投融资机制未全面建立
2.3.5 全社会绿色观念淡薄
第三章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多元主体及其交互关系分析
3.1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各主体的角色及其诉求分析
3.1.1 政府的角色及其诉求
3.1.2 企业的角色及其诉求
3.1.3 社会组织的角色及其诉求
3.1.4 公众的角色及其诉求
3.2 各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分析
3.2.1 政府与企业间的制约、协作关系
3.2.2 公众与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3.2.3 企业与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及监督关系
3.2.4 企业与公众间互为条件、互相创造的关系
3.2.5 不同企业间的竞争及信息共享关系
第四章 多元主体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策略选择
4.1 政府的策略选择
4.1.1 完善绿色经济制度,深化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1.2 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拓宽主体参与途径和渠道
4.1.3 政府应为社会组织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2 企业的策略选择
4.2.1 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提高绿色生产水平
4.2.2 加快产业创新,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4.3 社会组织的策略选择
4.3.1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规范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组织理念
4.3.2 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完善其参与机制
4.3.3 创新社会力量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4.4 公众的策略选择
4.4.1 公众应自觉承担其参与和监督的责任
4.4.2 培育公众绿色消费行为及绿色生活方式
4.4.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化、法治化和参与渠道多样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主体及其协同推进[J]. 乔永平. 广西社会科学. 2014(01)
[2]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 胡鞍钢,周绍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1)
[3]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朱宏雁,丛晓峰. 创新. 2013(05)
[4]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略论[J]. 梁小艳,刘淑华,丁印鑫. 商场现代化. 2013(11)
[5]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J]. 倪珊,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王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1)
[6]刍议我国企业生态责任缺失的原因及解决之道[J]. 丁云法. 现代经济信息. 2012(11)
[7]防城港 北部湾通向世界的生态窗口——访全国人大代表、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J].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2(05)
[8]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生态责任的困境与培育[J]. 张首先,张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9]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严兵. 企业经济. 2010(06)
[10]环境公民社会与环境治理体制的发展[J]. 杨妍. 新视野. 2009(04)
博士论文
[1]中国绿色经济竞争力研究[D]. 杨雪星.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善治的伦理分析[D]. 熊节春.中南大学 2012
[3]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 剧宇宏.武汉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我国绿色市场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困境分析[D]. 张静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2
[2]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中的中国企业环境责任[D]. 景屏.南京林业大学 2011
[3]基于多元主体的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 王青松.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32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33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