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网络视角下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基于上海市A街道微更新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18:16
为探究政策过程中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结构性困境成因、提出社区治理效能提升路径,应用政策网络作为分析工具,对上海市A街道两个微更新项目进行过程—实践分析。通过采用配对比较法、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发现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在于政府"求稳"惯性、社会组织发展受限及支持性政策缺位。实证研究表明:政策网络视角下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应当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改善议题网络内部环境及外部结构,建立专业网络、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三者间动态关系,同时促进专业网络对政策社群网络施加影响,推动社区治理项目支持性政策的协商与落实。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B项目实施三阶段的网络互动
议题网络内部,社会组织(CY)与居委会及居民(CW、CJ)互动,在完成设计并公示后,根据CW、CJ的意见进一步修改,确认最终方案,开始驻场建设施工。项目建设完成后,CY接手后续运营管理,“在地举办”的系列活动取得多方积极反馈。项目从改善社区环境切入,持续与居民良性互动,提升了所在地居民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程度和热情。
第一,“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视角。由图3可知,在B社区项目中,市场参与程度低,互动关系以政府和社会为主。政府对社会与市场均存在权威支配作用,而社会力量(如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等)受限较多,尚无法独立发挥主体作用。三方力量悬殊,自下而上推动治理的阻力较大。在C社区项目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与前者基本一致,而项目的发起方为市场方,即房地产企业(CR)。一方面,CR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社会组织(CY)的协助,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另一方面,C社区项目枢纽CY作为社会力量,在议题网络内部和居委会及居民(CW、CJ)联系密切,在网络外部推动相关制度的落地和政策完善,对政府力量亦产生积极影响。三方力量处于动态平衡,有利于社区治理实施及效果保障。第二,政策网络视角。将两项目多个参与方分别置于政策网络下分析,可发现议题网络结构与网络间的作用对治理效果影响显著。在B社区微更新项目中,议题网络内部结构简单(见图4),处于核心地位的居民委员会影响力大,起决定性支配作用,而项目发起方和主要推动方高校社团,在议题网络内部话语权较轻,和其他三方间联系单一,作用有限。项目在操作流程限制下尚未进入建设阶段,议题网络内部结构松散,未与生产者网络发生实际联系。相比之下,C社区议题网络结构更紧密,其核心为实际操作者即社会组织(CY)。该社会组织成熟度高,微更新项目操作经验充足,社会资源丰富,在议题网络内部具有较高话语权。同时,C社区议题网络和生产者网络的联系稳定,社会组织(CY)兼具生产者网络职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1+N”社区协商治理模式研究——以J市F社区为例[J]. 胡炎平,姜庆志.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0)
[2]公共服务精准化: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J]. 徐增阳,张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3]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以B广场发生的多主体冲突事件为例[J]. 王清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4]应对城市非正规性:城市更新中的城市治理创新[J]. 楚建群,赵辉,林坚. 规划师. 2018(12)
[5]基于社区资产的山地城市社区线性空间微更新方法探究[J]. 黄瓴,沈默予. 规划师. 2018(02)
[6]中国社区治理研究:近期回顾与评析[J]. 马全中.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场域中的协同治理实践——基于四种典型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J]. 尹广文.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8]内涵·模式·价值:中西方城市治理研究回顾、对比与展望[J]. 张衔春,单卓然,许顺才,洪世键.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2)
[9]如何管理政策网络?[J]. R.A.W.罗茨,王宇颖. 中国行政管理. 2015(11)
[10]政策网络的理论审查和完善途径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 刘强强,邱明红.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本文编号:3385845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B项目实施三阶段的网络互动
议题网络内部,社会组织(CY)与居委会及居民(CW、CJ)互动,在完成设计并公示后,根据CW、CJ的意见进一步修改,确认最终方案,开始驻场建设施工。项目建设完成后,CY接手后续运营管理,“在地举办”的系列活动取得多方积极反馈。项目从改善社区环境切入,持续与居民良性互动,提升了所在地居民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程度和热情。
第一,“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视角。由图3可知,在B社区项目中,市场参与程度低,互动关系以政府和社会为主。政府对社会与市场均存在权威支配作用,而社会力量(如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等)受限较多,尚无法独立发挥主体作用。三方力量悬殊,自下而上推动治理的阻力较大。在C社区项目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与前者基本一致,而项目的发起方为市场方,即房地产企业(CR)。一方面,CR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社会组织(CY)的协助,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另一方面,C社区项目枢纽CY作为社会力量,在议题网络内部和居委会及居民(CW、CJ)联系密切,在网络外部推动相关制度的落地和政策完善,对政府力量亦产生积极影响。三方力量处于动态平衡,有利于社区治理实施及效果保障。第二,政策网络视角。将两项目多个参与方分别置于政策网络下分析,可发现议题网络结构与网络间的作用对治理效果影响显著。在B社区微更新项目中,议题网络内部结构简单(见图4),处于核心地位的居民委员会影响力大,起决定性支配作用,而项目发起方和主要推动方高校社团,在议题网络内部话语权较轻,和其他三方间联系单一,作用有限。项目在操作流程限制下尚未进入建设阶段,议题网络内部结构松散,未与生产者网络发生实际联系。相比之下,C社区议题网络结构更紧密,其核心为实际操作者即社会组织(CY)。该社会组织成熟度高,微更新项目操作经验充足,社会资源丰富,在议题网络内部具有较高话语权。同时,C社区议题网络和生产者网络的联系稳定,社会组织(CY)兼具生产者网络职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1+N”社区协商治理模式研究——以J市F社区为例[J]. 胡炎平,姜庆志.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0)
[2]公共服务精准化: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J]. 徐增阳,张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3]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以B广场发生的多主体冲突事件为例[J]. 王清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4]应对城市非正规性:城市更新中的城市治理创新[J]. 楚建群,赵辉,林坚. 规划师. 2018(12)
[5]基于社区资产的山地城市社区线性空间微更新方法探究[J]. 黄瓴,沈默予. 规划师. 2018(02)
[6]中国社区治理研究:近期回顾与评析[J]. 马全中.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场域中的协同治理实践——基于四种典型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J]. 尹广文.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8]内涵·模式·价值:中西方城市治理研究回顾、对比与展望[J]. 张衔春,单卓然,许顺才,洪世键.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2)
[9]如何管理政策网络?[J]. R.A.W.罗茨,王宇颖. 中国行政管理. 2015(11)
[10]政策网络的理论审查和完善途径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 刘强强,邱明红.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本文编号:3385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38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