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回应研究 ——以银川市“1·05”公交车纵火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19 03:47
  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己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阶段。突发公共事件在带来实际的安全、财产、生命等危害外,往往由于目前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以及不断壮大的网民规模,引发较大的网络舆情,形成次生危机,成为社会不和谐的诱因。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有效回应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016年1月5日,银川市发生一起公交车纵火案,造成车上乘客18人死亡,32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响应,在对该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同时,快速开展网络舆情回应和舆论引导工作,多措并举,科学设置议程,在最短时间内平息舆情,控制舆论走向,是一起较为成功的舆情回应案例。本文中,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回应三个关键词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界定其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建设性地提出政府回应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理论框架。后运用个案研究法,以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银川市“1·05”公交车纵火案中网络舆情潜伏、爆发、蔓延、消退等一系列演变规律,同时从话语性回应、行动性回应、机制性回应三个维度对该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回应行为...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回应研究 ——以银川市“1·05”公交车纵火案为例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趋势图,突发公共事件,发文年度,知网


北方民族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阐述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阐述第一节 文献综述一、突发公共事件2006 年 1 月 8 日,我国发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①。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突发公共事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截止至 2018 年 2月 23 日,相关文献 45537 篇。其发文趋势如图所示:

趋势图,发文年度,知网,期刊


图 2.2 中国知网期刊“舆论引导”发文年度趋势二、 网络舆情对于现代的舆情概念,许多国内学者都对舆情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刘毅、2007,周如俊2005,徐晓日、2007、纪红、2007)。根据刘毅(2007)①的定义,“舆情是通过社会内部成员以及群体在特定时间维护和地理空间维护约束下,形成的对于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的看法、观点、内在情绪以及态度等心理层面的总称。”中山大学周如俊(2005)②认为“从字面意思理解,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广大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并且有一定影响力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南开大学徐晓日(2007)③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一种或一类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力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2007)④提出“网络舆情就是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本文编号:3400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00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0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