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民轨物:治理术视角下的民国道路交通建设(1912-1937)
发布时间:2021-09-28 03:21
本研究试图从福柯提出的治理术的角度分析现代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意义。不同于通常选取近代铁路为研究对象,本文重点讨论20世纪初期新式道路交通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该时期的筑路动机联结了传统的典范与现代的需求,筑路规模自通商巨埠兴起后逐渐在全国范围普及。作为一种布局灵活的交通基础设施,道路同城市规划、领土整合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规范关系密切。筑路的主题可以视为分析华界与租界、国家和社会、中央和地方之间互动的缩影,这使得道路与政治的关系研究更适合采用治理术的思维方式。本文指出,道路交通建设在“装置”的意义上与近代中国治理的目标与特征相契合。从“交通救国论”的剖析可见,交通的概念同时兼有“位移—运动”与“联结—关系”这两种属性,二者通过“血脉”与“经络”两种有机体论的比喻把治病与治国联系起来,呼应了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思潮对“使动”与“促群”两大治理目标的追求。而作为筑路理念的发起者与筑路实践的推动者,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的组织运作,既反映了道路建设问题介于本土与国际、政府与民间、技术与政治之间复杂的构成性,又体现出路政治理得以跨领域提取合法性与执行力的公共特征。借用成语“纳民轨物”的涵义,治理路政...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近代中国政治呈现出的治理特征
2.1 治理术的含义及其方法论启示
2.1.1 福柯思想中的“治理”概念
2.1.2 治理术与国家理性的关联
2.1.3 治理术视角对政治学研究的启发
2.2 治理术在近代中国的目标与属性
2.2.1 救亡图存思潮下的“使动”与“促群”
2.2.2 现代国家建设中政治与经济的交融
第三章 道路交通建设与近代治理理性的契合
3.1 “交通救国论”的合理性剖析
3.1.1 救国思潮的动机:“有为而治”
3.1.2 交通救国的两个比喻:“血脉”与“经络”
3.1.3 现代交通的含义与“道路救国论”
3.2 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的角色分析
3.2.1 道路协会的成立、组织与事务
3.2.2 道路建设的国际视野与国族立场
3.2.3 混合民间与政府的协会发展策略
3.2.4 知识技术团体的政治参与逻辑
第四章 道路交通建设与治理空间的生产
4.1 越界性质的拆城筑路
4.1.1 拆城与保城的交锋
4.1.2 拆城筑路运动的革命化
4.1.3 筑路与市政权力空间的崛起
4.1.4 乡村的城市化与国家的城市化
4.1.5 小结
4.2 设界性质的环租界筑路
4.2.1 筑路与租界权力的扩张
4.2.2 越界筑路的支持与反对
4.2.3 抗争性质的环租界筑路
4.2.4 道路治权与领土主权的关联
4.2.5 小结
第五章 道路交通建设与治理规则的配置
5.1 “以利民行”:规范主体的生产
5.1.1 总理学说与“民行”概念的提出
5.1.2 筑路运动中的“行”的提取
5.1.3 新生活运动中的“行”的教育
5.1.4 小结
5.2 “货畅其流”:交通活动的整理
5.2.1 作为经济和政治政策的“畅货流”
5.2.2 “畅流”蕴含的合理性原则:效率与秩序
5.2.3 工程、经营与管治的合理化技术
5.2.4 小结
5.3 “四境纵横”:交通权的统制
5.3.1 “四境纵横”与国家统一
5.3.2 国道网络的横向扩展
5.3.3 交通管理的纵向集中
5.3.4 小结
第六章 “纳轨并行”的“流通治理术”
6.1 作为关涉的“纳”
6.2 作为规制的“轨”
6.3 “流通治理术”
6.4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11146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近代中国政治呈现出的治理特征
2.1 治理术的含义及其方法论启示
2.1.1 福柯思想中的“治理”概念
2.1.2 治理术与国家理性的关联
2.1.3 治理术视角对政治学研究的启发
2.2 治理术在近代中国的目标与属性
2.2.1 救亡图存思潮下的“使动”与“促群”
2.2.2 现代国家建设中政治与经济的交融
第三章 道路交通建设与近代治理理性的契合
3.1 “交通救国论”的合理性剖析
3.1.1 救国思潮的动机:“有为而治”
3.1.2 交通救国的两个比喻:“血脉”与“经络”
3.1.3 现代交通的含义与“道路救国论”
3.2 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的角色分析
3.2.1 道路协会的成立、组织与事务
3.2.2 道路建设的国际视野与国族立场
3.2.3 混合民间与政府的协会发展策略
3.2.4 知识技术团体的政治参与逻辑
第四章 道路交通建设与治理空间的生产
4.1 越界性质的拆城筑路
4.1.1 拆城与保城的交锋
4.1.2 拆城筑路运动的革命化
4.1.3 筑路与市政权力空间的崛起
4.1.4 乡村的城市化与国家的城市化
4.1.5 小结
4.2 设界性质的环租界筑路
4.2.1 筑路与租界权力的扩张
4.2.2 越界筑路的支持与反对
4.2.3 抗争性质的环租界筑路
4.2.4 道路治权与领土主权的关联
4.2.5 小结
第五章 道路交通建设与治理规则的配置
5.1 “以利民行”:规范主体的生产
5.1.1 总理学说与“民行”概念的提出
5.1.2 筑路运动中的“行”的提取
5.1.3 新生活运动中的“行”的教育
5.1.4 小结
5.2 “货畅其流”:交通活动的整理
5.2.1 作为经济和政治政策的“畅货流”
5.2.2 “畅流”蕴含的合理性原则:效率与秩序
5.2.3 工程、经营与管治的合理化技术
5.2.4 小结
5.3 “四境纵横”:交通权的统制
5.3.1 “四境纵横”与国家统一
5.3.2 国道网络的横向扩展
5.3.3 交通管理的纵向集中
5.3.4 小结
第六章 “纳轨并行”的“流通治理术”
6.1 作为关涉的“纳”
6.2 作为规制的“轨”
6.3 “流通治理术”
6.4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11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1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