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协商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4:46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的变迁,我国社会治理理念由鲜明的“家长制管理”思维向灵活的“民主制治理”方向转变,治理方式由传统单一的行政手段向多样化方式转变,治理体系由党委组织和政府全力“划桨”向主导“掌舵”转变,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构成的基础组成单元,是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重要试点。在社会多元治理中,基层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治理主体,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研讨、协商、谈判、表决等方式参与基层治理,表达利益诉求,争取合法权益。社会组织作为连接基层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在基层协商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基层协商治理也成为基层社会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决策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基层协商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社会治理的权力分配存在偏颇,政府的社会治理权力较为集中,而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治理权力,无法切实参与到基层治理中;社会组织的资源供给相对匮乏,政府供给不足和社会供给较弱。政府和社会组织作为协同双方出现了职能定位模...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有关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研究
(二)社会组织问题研究
(三)社会组织和政府关系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协商民主思想的研究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协商民主
二、基层治理
三、基层协商治理
四、社会组织
五、协同关系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第二章 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建构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需要
二、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的现实要求
三、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源泉动力
四、社会多元主体治理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倡导政府公共政策
二、有利于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三、有利于协调群众利益冲突
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第三章 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协同不足的表现
一、历史沿革
二、治理权力的分配偏颇
(一)政府的治理权力过于集中
(二)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治理权力
三、社会组织的资源供给匮乏
(一)政府供给不足
(二)社会供给较弱
第二节 协同不足的原因
一、协同双方
(一)职能定位模糊
(二)合作理念缺乏
(三)信息沟通不畅
(四)制度保障欠缺
二、政府层面
(一)“家长式”管理倾向突出
(二)政府的干预过多
三、社会组织层面
(一)社会参与度不够
(二)社会公信力较差
(三)组织数量和能力不足
第四章 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优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积极建构良性的互动关系
一、明晰两者的角色定位
二、牢固树立合作理念
三、加强信息资源的沟通
四、完善协同的制度保障
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协同引领作用
第二节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一、积极孵化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二、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三、创造良好的协同治理环境
四、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第三节 提高社会组织的治理效能
一、合理配置社会组织的治理权力
二、科学分配社会组织资源
三、培养和储备社会组织人才
四、增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发展[J]. 田凯.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2]突出政治功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J]. 王海荣,闫辰. 理论导刊. 2018(08)
[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 王帆宇.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5)
[4]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研究[J]. 宋卫佳,张仲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5]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研究进展[J]. 张仲涛,宋卫佳. 社会治理. 2018(02)
[6]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J]. 江必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7]管理、服务与治理功能的政治衡平——从历史变迁看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新定位新要求[J]. 刘红凛. 治理研究. 2018(01)
[8]城市边缘区社会环境问题与优化途径研究——基于社会治理创新视角[J]. 霍晓英. 经济问题. 2017(11)
[9]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与前景[J]. 陈家刚. 河南社会科学. 2017(08)
[10]协商民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功能与实现路径——基于浙江基层协商民主经验的研究[J]. 卢芳霞.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7(04)
硕士论文
[1]廉洁政府建设中的公民监督研究[D]. 钟艳波.湖南大学 2015
[2]社会救助领域政府与第三部门互动问题研究[D]. 陈伏淋.福州大学 2014
[3]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关系建构[D]. 张文明.南京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2250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有关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研究
(二)社会组织问题研究
(三)社会组织和政府关系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协商民主思想的研究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协商民主
二、基层治理
三、基层协商治理
四、社会组织
五、协同关系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第二章 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建构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需要
二、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的现实要求
三、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源泉动力
四、社会多元主体治理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倡导政府公共政策
二、有利于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三、有利于协调群众利益冲突
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第三章 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协同不足的表现
一、历史沿革
二、治理权力的分配偏颇
(一)政府的治理权力过于集中
(二)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治理权力
三、社会组织的资源供给匮乏
(一)政府供给不足
(二)社会供给较弱
第二节 协同不足的原因
一、协同双方
(一)职能定位模糊
(二)合作理念缺乏
(三)信息沟通不畅
(四)制度保障欠缺
二、政府层面
(一)“家长式”管理倾向突出
(二)政府的干预过多
三、社会组织层面
(一)社会参与度不够
(二)社会公信力较差
(三)组织数量和能力不足
第四章 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优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积极建构良性的互动关系
一、明晰两者的角色定位
二、牢固树立合作理念
三、加强信息资源的沟通
四、完善协同的制度保障
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协同引领作用
第二节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一、积极孵化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二、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三、创造良好的协同治理环境
四、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第三节 提高社会组织的治理效能
一、合理配置社会组织的治理权力
二、科学分配社会组织资源
三、培养和储备社会组织人才
四、增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发展[J]. 田凯.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2]突出政治功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J]. 王海荣,闫辰. 理论导刊. 2018(08)
[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 王帆宇.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5)
[4]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建设研究[J]. 宋卫佳,张仲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5]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研究进展[J]. 张仲涛,宋卫佳. 社会治理. 2018(02)
[6]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J]. 江必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7]管理、服务与治理功能的政治衡平——从历史变迁看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新定位新要求[J]. 刘红凛. 治理研究. 2018(01)
[8]城市边缘区社会环境问题与优化途径研究——基于社会治理创新视角[J]. 霍晓英. 经济问题. 2017(11)
[9]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与前景[J]. 陈家刚. 河南社会科学. 2017(08)
[10]协商民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功能与实现路径——基于浙江基层协商民主经验的研究[J]. 卢芳霞.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7(04)
硕士论文
[1]廉洁政府建设中的公民监督研究[D]. 钟艳波.湖南大学 2015
[2]社会救助领域政府与第三部门互动问题研究[D]. 陈伏淋.福州大学 2014
[3]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关系建构[D]. 张文明.南京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2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2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