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1 19:48
  随着我国社会组织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社会组织更多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它们更加专业和更加规范的服务提供方式使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实现预期有所降低,这意味着志愿服务组织的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然而,无论是作为对社会公益性价值的实现,还是对社会服务功能的补完,志愿服务组织依然是社会组织所不可替代的。鉴于以上情况,深入分析和研究志愿服务组织与社会组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志愿服务组织进一步定位、转型,探讨主动协同合作社会组织的有效途径并做到优势互补,这样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二者的有效协作也将对我国社会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绥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为例,试图将以上问题通过总结归纳、分析论证等方式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性与不足
第一章 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概述
    第一节 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
        一、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社会组织
    第二节 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理论
        一、协同合作的含义
        二、协同合作的形式
        三、协同合作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外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情况
        二、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节 协同合作的相关理论
        一、需求层次理论
        二、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三、人际关系理论
        四、期望理论
        五、权变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现状
    第一节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可能性
        一、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
        二、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协同合作可以为对方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节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方式
        一、促进双方承接政府的某些公共服务职能
        二、促进双方协同参与或承接具体项目
        三、建立双方的长效联系机制
        四、打造协同合作的联动机制
        五、推进协同合作的专业化培训
    第三节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成绩
        一、促进供给公共服务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促进社区民主自治
        三、通过对比发展优化组织结构
        四、管理机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五、在大型社会活动中形成合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问题
        一、协同合作的公信力不足
        二、协同合作的关注点不同
        三、协同合作的客观条件不完善
        四、协同合作中双方关系不对等
        五、协同合作中协作渠道不顺畅
    第二节 协同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公信力不足的原因
        二、关注点不同的原因
        三、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
        四、双方关系不对等的原因
        五、协作渠道不顺畅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绥芬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改进措施
    第一节 提升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主动性
        一、提高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对协同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提高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对协同合作潜力机遇的认识
        三、消除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成员身份观念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出台措施以搭建良性的协同合作平台
        一、加强政府对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保障
        二、建立数据库实现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资源共享
        三、发挥互联网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中的推进作用
        四、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法律基础
    第三节 逐步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的互补关系
        一、提高社会对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认同度
        二、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利益的表达机制
        三、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优势作用形成服务功能的互补
        四、促进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机制的动态平衡
    第四节 打破理念障碍促进对接工作顺利进行
        一、完善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内部治理结构
        二、加快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去行政化
        三、加强社会组织提升服务理念和去企业化
        四、提高协同发展的专业化、组织化和职业化程度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志愿服务立法的特点[J]. 王漠.  新疆人大(汉文). 2016(01)
[2]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模式与路径选择[J]. 何阁.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J]. 杨丽,赵小平,游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4]香港地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及启示[J]. 邵珠萍.  现代交际. 2016(02)
[5]日本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及其借鉴[J]. 胡伯项,刘雨青.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6]台湾地区志愿服务考评机制及对大陆的启示[J]. 杨天红.  党政视野. 2015 (10)
[7]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J]. 黄晓春.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9)
[8]台湾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J]. 石群.  甘肃理论学刊. 2015(04)
[9]志愿服务发展与党的群众工作创新——新加坡和上海志愿服务的比较[J]. 黄帅.  党政论坛. 2015(04)
[10]社会组织治理转型:从行政型到社会型[J]. 李维安.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2)

博士论文
[1]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建构与完善研究[D]. 刘雨青.南昌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动力研究[D]. 张墨亮.南昌大学 2015
[2]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 张树琼.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特质研究[D]. 栗海娟.山西师范大学 2015
[4]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D]. 王观宇.齐齐哈尔大学 2013
[5]志愿服务实践中的政府行为优化研究[D]. 罗烜.华东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26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26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