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53年前后上海信访工作的困境及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2-12-04 15:30
中国共产党的信访工作,是一项高度凸显"群众观点"实践逻辑的制度安排。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便产生了信访工作的雏形。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纳入制度化建设的信访工作却在地方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最突出的问题是干部作为执行者和被监督者双重身份内在矛盾的显性化,导致信访干部监督难以到位甚至缺位,信访工作出现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频出使得该项工作自制度建设伊始就亟须现代转型。本文以上海信访工作为例,揭示了信访工作从以服务于革命动员为基本导向的制度安排,转型为政治沟通、权利救济和干部监督三大功能并重的监察制度的过程。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信访工作的地方实践及困境的形成
(一)人口基数大,市民维权意识强,信访活动异常活跃
(二)专职化缓慢,信访工作积压严重
二、从群众路线附属程序到人民监察制度的现代转型
(一)唤醒信访工作中群众监督的主体意识
(二)强化自上而下的干部监察
(三)以常态化的检查制度代替运动式的集中整治
三、信访工作现代转型后政治社会效应的释放
(一)通过现代转型,信访工作日益规范和完善
(二)通过现代转型,确保了信访主要功能的正常发挥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革命伦理与信访制度现代转型的困境[J]. 于建嵘. 学术交流. 2016(11)
[2]“群众”抑或“公民”:中国信访权利主体论析[J]. 田先红,罗兴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3]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审视[J]. 倪宇洁.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1)
[4]从废除保甲制度到建立居民委员会——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上海为例[J]. 杨丽萍. 党的文献. 2010(05)
[5]上海人人格特征刍议——兼论20—30年代上海人多重复合的人际关系[J]. 忻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本文编号:3708523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信访工作的地方实践及困境的形成
(一)人口基数大,市民维权意识强,信访活动异常活跃
(二)专职化缓慢,信访工作积压严重
二、从群众路线附属程序到人民监察制度的现代转型
(一)唤醒信访工作中群众监督的主体意识
(二)强化自上而下的干部监察
(三)以常态化的检查制度代替运动式的集中整治
三、信访工作现代转型后政治社会效应的释放
(一)通过现代转型,信访工作日益规范和完善
(二)通过现代转型,确保了信访主要功能的正常发挥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革命伦理与信访制度现代转型的困境[J]. 于建嵘. 学术交流. 2016(11)
[2]“群众”抑或“公民”:中国信访权利主体论析[J]. 田先红,罗兴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3]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审视[J]. 倪宇洁.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1)
[4]从废除保甲制度到建立居民委员会——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上海为例[J]. 杨丽萍. 党的文献. 2010(05)
[5]上海人人格特征刍议——兼论20—30年代上海人多重复合的人际关系[J]. 忻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本文编号:3708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0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