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紧急状态”:新村华人的集体记忆 ——以峇冬丁宜新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23 21:02
从公元九世纪的唐朝时起,华人从中国南部地区移居到东南亚各国家,已写成一篇厚长的中华海外侨胞历史。在“他乡”创基立业过程中,形成了不少有名的繁荣富有的华人社区和具有稳定殷富事业的华裔个人。然而在马来西亚还存在着另一种华人社区,呈现一幅与上述相反的面貌。他们被命名为“squatters——垦耕者”。在马来亚“紧急状态”(1948–1960)阶段,按英国殖民政府的法令,垦耕者被迁移到“新村”并受到严格管制。“紧急状态”及其影响下使垦耕者社区的特征:落后、贫困、受压迫、受管制更为明显,造成居民生活动荡。华裔垦耕者社区在“紧急状态”时期的故事成为本文最大研究兴趣点。本文采用口述历史为主要调查研究方式。本文选择调查地点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槟州农区峇冬丁宜新村,并通过记述经历战争的见证人的故事,村民的集体记忆与个体经验的回忆,旨在理解以下几个问题:一,在1942-1960年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全国抗日1942-1945;英国殖民者回归马来亚1945-1948;“紧急状态”1948-1960),马来亚共产游击队、华人平民和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改变,近一步探讨这组关系的改变如何影响到社区居民,尤...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左):游击队同情者把粮食藏在凤梨里接济马共
(右):将大米勒在膝盖上的一位妇女被发现原:TheMalayanEmergencyRevisited1948-1960:APictorialHistory,62页通过检查区(审门),安全的到达了工作地,他们又找办法把带来的东西给马共人员,
(左)“买人命”的当初计划,马共人员的“价格”相当“便宜”原:TheMalayanEmergencyRevisited1948-1960:APictorialHistory,122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来西亚的华人新村:人口变化的影响与对策[J]. 文平强. 东南亚研究. 2012(05)
本文编号:3725418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左):游击队同情者把粮食藏在凤梨里接济马共
(右):将大米勒在膝盖上的一位妇女被发现原:TheMalayanEmergencyRevisited1948-1960:APictorialHistory,62页通过检查区(审门),安全的到达了工作地,他们又找办法把带来的东西给马共人员,
(左)“买人命”的当初计划,马共人员的“价格”相当“便宜”原:TheMalayanEmergencyRevisited1948-1960:APictorialHistory,122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来西亚的华人新村:人口变化的影响与对策[J]. 文平强. 东南亚研究. 2012(05)
本文编号:3725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2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