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公众号利用视角下我国电子政务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18:08
纵观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可知,运用电子政务手段转变政府服务模式既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满足公众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政府自身的影响力。电子政务是政府处理日常事务方式向着新时代信息化方向进步的重要法宝,怎样紧密的联系群众并且加快政府工作转型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当下政府与群众日渐亲近,权力下放使得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人们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与参与,而这些事情要想高效的解决就需要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在电子政务发展迅猛的当下,群众通过电子平台就能了解相关信息,办理相关业务,这大大降低了排队办事的时间,增强了政府的办事能力。作为政务服务新平台的政务微信公众号对于政府公开政务信息、形成社会共同话题、引导舆论方向等意义非凡。政府还把政务微信公众号当作方便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以及政府和群众互动的空间,可见政务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微信问政”也日益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为公众增加了取得政务讯息的渠道,为政府增加了公开政务讯息的手段,并且以全面涵盖用户、点对点信息传递的优势来进行高效工作,实现讯息公...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政务
2.1.2 电子政务效率
2.1.3 政务微信公众号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政务信息化理论
3 我国电子政务效率研究:基于政务微信公众号利用情况
3.1 我国电子政务及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总体情况
3.1.1 总体情况
3.1.2 两者关系
3.2 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抽样分析
3.2.1 抽样依据
3.2.2 评价指标
3.2.3 抽样分析
3.2.4 分析总结
3.3 公众政务微信公众号利用现状:基于问卷调查
3.3.1 研究问题
3.3.2 研究方法
3.3.3 数据分析
3.3.4 研究结论
4 政务微信公众号阻碍电子政务效率提升的问题分析
4.1 存在僵尸号现象,政务效率低下
4.2 信息公开能力不足,发文质量不高
4.3 便民服务效率和时效性不够
4.4 民意表达渠道单一,缺乏反馈与互动
4.5 有效宣传与推广力度不足
5 基于政务微信公众号利用的电子政务效率提升对策
5.1 整顿僵尸账号,提高政务效率
5.2 主打便民服务,增强发文质量
5.3 顺应发展趋势,打造5G政务
5.4 设置问卷调查,促进公众参与
5.5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形象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769597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政务
2.1.2 电子政务效率
2.1.3 政务微信公众号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政务信息化理论
3 我国电子政务效率研究:基于政务微信公众号利用情况
3.1 我国电子政务及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总体情况
3.1.1 总体情况
3.1.2 两者关系
3.2 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抽样分析
3.2.1 抽样依据
3.2.2 评价指标
3.2.3 抽样分析
3.2.4 分析总结
3.3 公众政务微信公众号利用现状:基于问卷调查
3.3.1 研究问题
3.3.2 研究方法
3.3.3 数据分析
3.3.4 研究结论
4 政务微信公众号阻碍电子政务效率提升的问题分析
4.1 存在僵尸号现象,政务效率低下
4.2 信息公开能力不足,发文质量不高
4.3 便民服务效率和时效性不够
4.4 民意表达渠道单一,缺乏反馈与互动
4.5 有效宣传与推广力度不足
5 基于政务微信公众号利用的电子政务效率提升对策
5.1 整顿僵尸账号,提高政务效率
5.2 主打便民服务,增强发文质量
5.3 顺应发展趋势,打造5G政务
5.4 设置问卷调查,促进公众参与
5.5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形象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769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6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