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多民族中学学生同伴关系融合研究——以迪庆州×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02-14 11:0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民族地区多民族学校是我国这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微观和缩影,各民族学生间的同伴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民族关系。因此,解决和发展好民族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关乎民族地区各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和长治久安。本研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指示,把促进各民族学生同伴关系的深层融合作为研究目的。在文献阅读、实地调研以及个人作为迪庆州民族学生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以迪庆州×多民族中学的各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辅之以访谈,客观揭示了各民族学生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影响民族学生之间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最终试图探寻出促进民族地区多民族中学民族学生同伴关系的融合之路。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作了详细的论述。第二,在对“融合”一词的阐释基础上,结合习总书记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论...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目的和意义
(七)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同伴关系融合概述
(一)融合的内涵
1.经济融合
2.文化融合
3.心理融合
(二)同伴关系融合的内容
1.外显于形:行为上的和谐
2.内化于心:情感上的交融
(三)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的实质
(四)民族地区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的特殊意义
二、迪庆州×中学民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实表征
(一)迪庆州×中学概况
(二)迪庆州×中学民族学生同伴关系的问题呈现
1.各民族学生的交往关系有待加强
2.各民族学生间心理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3.实际交往中民族学生间存在内在冲突
4.民族学生同伴深度交往的范围狭窄
三、探析各民族学生同伴关系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
(一)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家庭环境
(三)学校环境
1.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实不到位
2.严明的分班管理制度
(四)社会环境
1.网络化的冲击
2.不良社会思潮的渗入
(五)民族文化差异
1.显性文化差异
2.隐性文化差异
四、探寻民族地区多民族学校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之路
(一)全社会共同营造各民族和谐相融的氛围
1.强化全民情感教育助力民族团结
2.在社区和村委会开展寒暑期民族团结实践活动
(二)发挥学校促进各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的“主战场”作用
1.以铸牢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
2.以激发各民族学生的兴趣为基准
3.丰富各民族学生交往的内容和形式
(三)家长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1.倡导家长做“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领跑者
2.鼓励家长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参与者
(四)注重民族学生个体的自我优化与提升
1.增强文化认同:学会尊重、理解与包容
2.克服行为冲突:练就自身行为艺术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97996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目的和意义
(七)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同伴关系融合概述
(一)融合的内涵
1.经济融合
2.文化融合
3.心理融合
(二)同伴关系融合的内容
1.外显于形:行为上的和谐
2.内化于心:情感上的交融
(三)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的实质
(四)民族地区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的特殊意义
二、迪庆州×中学民族学生同伴关系的现实表征
(一)迪庆州×中学概况
(二)迪庆州×中学民族学生同伴关系的问题呈现
1.各民族学生的交往关系有待加强
2.各民族学生间心理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3.实际交往中民族学生间存在内在冲突
4.民族学生同伴深度交往的范围狭窄
三、探析各民族学生同伴关系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
(一)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家庭环境
(三)学校环境
1.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实不到位
2.严明的分班管理制度
(四)社会环境
1.网络化的冲击
2.不良社会思潮的渗入
(五)民族文化差异
1.显性文化差异
2.隐性文化差异
四、探寻民族地区多民族学校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之路
(一)全社会共同营造各民族和谐相融的氛围
1.强化全民情感教育助力民族团结
2.在社区和村委会开展寒暑期民族团结实践活动
(二)发挥学校促进各民族学生同伴关系融合的“主战场”作用
1.以铸牢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
2.以激发各民族学生的兴趣为基准
3.丰富各民族学生交往的内容和形式
(三)家长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1.倡导家长做“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领跑者
2.鼓励家长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参与者
(四)注重民族学生个体的自我优化与提升
1.增强文化认同:学会尊重、理解与包容
2.克服行为冲突:练就自身行为艺术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97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89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