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中的差异——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进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7-06-22 17:07
本文关键词:共识中的差异——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进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受制于民族构成与分布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共同纲领》确定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向1954年《宪法》确定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变革。虽然二者均强调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但前者是在否定民族文化自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区实施的自治,而后者则是在民族构成与分布无法满足实施"民族的区域自治"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强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内部各民族的联合自治。现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受到了"民族的区域自治"和"各民族的联合自治"的双重影响。为有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以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的论断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确定的协商民主决策机制为核心,构建实现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的具体制度。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聚居 民族杂居 理论差异 制度差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自治地方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若干重大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CFX012)”;“四川省西部民族法治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TD0049)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6XWD-S0301)
【分类号】:D633.2
【正文快照】: 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协调民族关系、保障民族权利、落实“各民族一律平等”[1]的宪法原则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这一基本立场,并且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源头和根本”“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钱素华;闵卫国;;民族杂居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政治心理分析[J];唯实;2006年02期
2 张雷军;;民族杂居的理论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刘兴仁;论我国民族杂居的成因及影响[J];满族研究;1999年01期
4 麦丽燕·司马义;;推进各民族杂居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J];理论视野;2011年06期
5 奇济众;四子王旗民族杂居地区社会现状及其对策[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7年01期
6 吴先勇;;民族杂居地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研究的进展与构想[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钱素华;朱秦;;民族杂居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村民自治调查报告[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巨龙;民族杂居地区村干部权力网络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周艳;民族杂居地区初中生汉语书面语言偏误调查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共识中的差异——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进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47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