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的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风险的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强,会展、体育竞技等大型活动数量日益增加。大型活动人员高度密集,极易发生踩踏事故。由于踩踏事故突发性强、难以控制且危害重大,对大型活动踩踏事故进行风险分析及应急能力评估,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本文统计了2000年到2014年95起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对活动类型、事故发生的时间、伤亡人数、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踩踏事故的特点及规律。将踩踏事故分为8类,其中举办宗教集会、节日庆典、体育竞技时发生的踩踏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排在前3位;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踩踏事故的高发期;事故多发于出入口、狭窄通道、看台、阶梯、桥梁等地段。结合事故预防的3E原理,从教育、技术、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预防踩踏事故的对策。其次,对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应急管理的时间顺序出发,建立应急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事前监测预防、事中应对、事后恢复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建立风险评估指标,包括人、物、环境和管理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熵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于风险的应急能力动态评价模型。最后,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为例,对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在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加强应急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大型活动 踩踏事故 应急能力 灰色层次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N94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选题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3.1 应急管理研究10-12
- 1.3.2 应急能力评价现状12-14
- 1.3.3 拥挤踩踏事故研究现状14-15
- 1.4 研究内容15
- 1.5 技术路线15-17
- 2 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17-29
- 2.1 大型社会活动的特点17-18
- 2.2 拥挤踩踏事故统计分析18-21
- 2.2.1 拥挤踩踏事故统计18-19
- 2.2.2 拥挤踩踏事故分析19-21
- 2.3 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特点和类型21-22
- 2.3.1 拥挤踩踏事故的特点21-22
- 2.3.2 拥挤踩踏事故的类型22
- 2.4 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风险分析22-26
- 2.4.1 人的因素23-25
- 2.4.2 物的因素25
- 2.4.3 环境因素25-26
- 2.4.4 管理因素26
- 2.5 大型活动防踩踏事故对策26-27
- 2.6 本章小结27-29
- 3 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29-52
- 3.1 大型活动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29-36
- 3.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思路29-31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内容分析31-36
- 3.2 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6-47
- 3.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36-44
- 3.2.2 熵权法修正指标的权重44-47
- 3.3 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47-51
- 3.3.1 基于风险的应急能力评价模型47
- 3.3.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评价模型47-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4 大型活动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实例分析52-61
- 4.1 南博会概况52-54
- 4.1.1 南博会布局52-53
- 4.1.2 南博会应急系统53-54
- 4.2 南博会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估54-59
- 4.2.1 南博会踩踏事故风险评估54-56
- 4.2.2 南博会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估56-58
- 4.2.3 基于风险的南博会应急能力评价58-59
- 4.3 南博会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59-60
- 4.3.1 评价结果分析59
- 4.3.2 改进措施59-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5 结论与展望61-62
- 5.1 结论61
- 5.2 展望61-62
- 附录62-65
- 参考文献65-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振;刘茂;;人群聚集过程的定量分析与计算机模拟[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丽娜;王恒山;;基于尖点突变的人群拥挤模型研究[J];灾害学;2010年02期
3 马剑;;大规模人群多尺度运动协同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J];学术动态;2013年0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茂;王振;;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分析及预防控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吴晓智;徐强;;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胡成;李伟;姚晓晖;;人员反应时间对公共场所疏散性能的定量影响[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焦新;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 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记者 陈新;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N];西安日报;2006年
3 商伟;遇到拥挤踩踏事故该怎么办?[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4 孙维娜 本报记者 俞莹;杜绝校园拥挤踩踏事故[N];贵阳日报;2005年
5 记者 孙鹏飞;市教育局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学校安全工作[N];平顶山日报;2009年
6 记者 周斌 见习记者 张昊;防止赛场超员引发拥挤踩踏事故[N];法制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华;“摒弃谈灾晦气的观念,打开防灾生存知识的通道”[N];中国社会报;2011年
8 李小伟;有多少“恶果”原本可以避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民进葫芦岛市委;学校安全演练要常抓[N];友报;2010年
10 任丽梅;学生安全教育应重视演习[N];中国改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青松;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理论及其在体育赛场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7年
2 王振;城市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理论及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俊英;基于风险的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能力评价[D];中北大学;2016年
2 白锐;室外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机理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3 姬媛媛;中学生步行速度突变对挤踏形成和疏散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7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70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