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生态移民政策:原因、现状与效果评估
本文关键词:榆林市生态移民政策:原因、现状与效果评估
【摘要】:陕西省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自然地貌沟壑纵横,气候干旱少雨,贫困人口众多,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其中的农户生产生活困难。为保护生态环境和降低贫困,2011年,榆林市启动了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和生态效果,但在移民过程中,由于部分政策的设计、执行、实施并没有考虑到居住其中的农户的实际情况,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榆林市统计局、扶贫办,神木县统计局、扶贫办搜集了关于生态移民的类型、搬迁时间、搬迁地点等二手数据资料,使用总结、归纳、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榆林市进行生态移民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了榆林市生态移民的现状,包括生态移民的背景、移民模式、搬迁模式、补偿机制、移民原则等,指出了搬迁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政策不配套、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移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政府补助偏低等问题;系统全面的分析了榆林市进行生态移民的三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研究发现:榆林市进行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恶劣及贫困问题,当然也存在一些社会原因。总的来看,移民搬迁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榆林市经济在移民后,生产总值提高了,居民收入翻倍的增长,幸福感提高。移民搬迁减轻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缓解了日趋紧张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可能。政府应制定对搬迁居民更加优惠的政策,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同时应适当提高对移民群众的补助标准和改变补助方式,加大对榆林市移民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资金投入,以此推动移民与产业相结合,促进居民收入提高,促进搬迁社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榆林市生态移民 原因 现状 效果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D63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引言9-13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区域与方法9-10
- 1.2.1 研究区域9-10
- 1.2.2 研究方法10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10-11
- 1.4 研究意义11-13
- 1.4.1 理论意义11
- 1.4.2 现实意义11-13
- 2 相关研究综述与概念的界定13-17
- 2.1 生态移民原因研究13
- 2.2 生态移民现状研究13-14
- 2.3 生态移民政策效果研究14
- 2.4 生态移民安置及后续产业研究14-15
- 2.5 概念的界定15-17
- 3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原因17-23
- 3.1 自然原因17-18
- 3.1.1 恶劣的环境促使农户搬离17
- 3.1.2 退耕还林促使农户迁移17-18
- 3.2 经济原因18-20
- 3.2.1 居民贫困促使农户迁移18-19
- 3.2.2 基础设施落后促使农户移民19-20
- 3.3 社会原因20-21
- 3.3.1 人口因素20
- 3.3.2 文化因素20-21
- 3.4 本章小结21-23
- 4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现状23-29
- 4.1 榆林市生态移民现状23-28
- 4.1.1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进展情况说明23
- 4.1.2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搬迁模式23-24
- 4.1.3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4-25
- 4.1.4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安置25-27
- 4.1.5 榆林市生态移民补偿27
- 4.1.6 榆林市生态移民搬迁的前提条件27-28
- 4.2 本章小结28-29
- 5 榆林市生态移民政策及效果评估29-33
- 5.1 榆林市生态移民政策29-30
- 5.1.1 榆林市生态移民政策的背景29
- 5.1.2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具体政策29-30
- 5.2 榆林市生态移民的效果评估30-32
- 5.2.1 经济效益30
- 5.2.2 生态效益30-31
- 5.2.3 社会效益31
- 5.2.4 典型案例分析:神木县31-32
- 5.3 本章小结32-33
- 6 结论与建议33-37
- 6.1 研究结论33
- 6.2 榆林市生态移民搬迁存在的问题33-34
- 6.3 对策及建议34-37
- 致谢37-39
- 参考文献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鹏;王亚娟;;我国生态移民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朱宝琴;小浪底移民工程的环境保护及管理[J];水利经济;2002年03期
3 程军;金晶;;灾害移民及其安置要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5期
4 周华坤;赵新全;张超远;邢小方;朱宝文;杜发春;;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5 何永彬;;云南省山区移民与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6 齐月;龚斌;徐翠;张林波;吴志丰;冯宏昭;张继平;;三江源生态移民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7 聂学敏;李志强;;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实施现状及绩效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3年08期
8 周鹏;;试论中国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原则[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3期
9 魏启扬;库区移民的成功实践——三峡库区秭归县的调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2期
10 杨萍;张海峰;高丽文;赵青林;;三江源区生态移民适应问题研究[J];青海环境;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国庆;;移民学探讨[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5年)[C];2005年
2 包智明;;生态移民的几个问题[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3 束锡红;聂君;;宁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晓凤;张助军;;宁夏中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耀武;;宁夏劳务移民发展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万里;;移民环保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三峡水库二期移民工程综合监理实践[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8 ;小浪底移民项目管理的主要成效与做法[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9 常献立;;世界银行管理小浪底移民项目的程序、特点和作用[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10 徐运汉;蒋辉;;荒滩变绿洲,移民得安康——实施温孟滩工程安置移民的经验与体会[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宏 高永利;移民工程让牧民过上了好生活[N];赤峰日报;2007年
2 多杰才让;从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到“移民经济”[N];黄南报;2007年
3 李晓明邋苗武军 通讯员 仝刘革;晋中扶贫移民惠及4.5万庄户人[N];山西日报;2007年
4 杨文新;多伦县多项政策惠移民[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跃忠;五件实事促移民脱贫增收[N];益阳日报;2006年
6 姜雪城;宁夏生态移民脱贫不再只盯着开荒种粮[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郑天强;对得荣因都坝生态移民开发的分析与思考[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8 赵建军邋刘丽萍;我省37.8万人受益“扶贫移民”工程[N];山西日报;2008年
9 王利清;鄂旗移民工程让贫困户富了[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10 王燕民;三峡四期移民工程进行了阶段性终验[N];中国档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生;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施祖留;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曾建生;水利工程移民专业化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闫秋源;社区的“位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尕丹才让;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吕静;陕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的成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姜冬梅;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段跃芳;水库移民补偿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勋华;水电工程移民权益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曼莉;迁入区生态移民项目的效益评估[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
本文编号:770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77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