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于约束理论的行政监督协同优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1:50

  本文关键词:基于约束理论的行政监督协同优化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约束理论 约束条件 行政监督协同 优化


【摘要】:随着反腐败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学术界与政界均对强化行政监督协同,增进监督合力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学术界对行政监督协同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此同时,深圳市坪山新区创造性地探索了综合利用纪检的政治优势、监察的行政优势以及审计的技术优势改善基层监察不力的“三合一”的监督体制。深圳前海地区基于“大监督”的科学认识,打破了部门分设的监督格局,以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审计等五部门的合力监督探索建立了“人员统一管理、职权依法行使、监督形成合力”的监督体制和监督运行机制。此外,通过“三会合一”,岳阳市各监督主体亦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良好监督格局。可以说,行政监督协同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协同监督的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发现,行政监督协同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优化空间。基于约束理论研究行政监督协同优化路径是在识别行政监督协同的主要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研究优化行政监督协同的路径选择,也是基于“问题-目标”逻辑的行为选择,将约束理论的相关原理与方法运用于行政监督协同优化研究是明确行政监督协同目标,提升协同监督实效的需要。本文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研究准则,以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TOC)为视角,基于“应用约束理论优化行政监督协同”的基本假设,深入分析了约束理论应用于行政监督协同优化的契合性,初步探析了基于约束理论的行政监督协同优化思路。接着,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的研究方法,透视了岳阳市行政监督协同的约束现状,找出了行政监督主体协同监督意识弱、行政监督协同法规政策权威性低、行政监督协同的机制建设滞后以及行政监督协同方法简单、落后等影响行政监督协同的主要约束条件。最后,通过识别与破解约束条件、优化行政监督协同整体功能、改善行政监督协同的制度环境、创新行政监督协同的方式与方法等探究了行政监督协同的优化路径,强化了行政监督合力,提升行政监督实效。
【关键词】:约束理论 约束条件 行政监督协同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4
  • 1.1.1 选题来源10
  • 1.1.2 研究背景10-12
  • 1.1.3 研究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18-19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9-20
  • 1.3.1 研究思路19
  • 1.3.2 研究内容19-20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20-22
  • 1.4.1 研究方法20-21
  • 1.4.2 创新点21-22
  • 第2章 基于约束理论的行政监督协同的理论分析22-35
  • 2.1 行政监督协同的科学内涵22-25
  • 2.1.1 行政监督协同的概念界定22-23
  • 2.1.2 行政监督协同的主要特征23-24
  • 2.1.3 加强行政监督协同的重要意义24-25
  • 2.2 约束理论的科学内涵25-27
  • 2.2.1 约束理论的发展历程25-26
  • 2.2.2 约束理论的内涵解析26
  • 2.2.3 约束理论的主要功能26-27
  • 2.2.4 应用约束理论优化行政监督协同的基本假设27
  • 2.3 约束理论应用于行政监督协同优化的契合性27-30
  • 2.3.1 行政监督协同约束条件的存在契合约束理论瓶颈识别性的首要特性27-28
  • 2.3.2 行政监督协同的基本特征契合约束理论对整体最优化的基本要求28
  • 2.3.3 行政监督协同约束条件破解契合约束理论持续改进目标28-29
  • 2.3.4 行政监督协同现状改善契合应用约束理论优化协同的现实根基29-30
  • 2.4 约束理论应用于行政监督协同优化的意义30-35
  • 2.4.1 有助于明确行政监督协同目标,以最终结果评析行政监督实效30-31
  • 2.4.2 有助于厘清行政监督权力职责,依权责划分保证行政监督协同31-32
  • 2.4.3 有助于破解软、硬约束条件,以障碍的消解优化行政监督协同32-33
  • 2.4.4 有助于维系监督协同机构运行,,靠合理程序保障行政监督协同33
  • 2.4.5 有助于持续改善系统性能,以持续创新满足行政监督协同优化需要33-35
  • 第3章 行政监督协同的约束现状透视——基于岳阳市的调查分析35-48
  • 3.1 岳阳市行政监督协同约束现状调查分析35-42
  • 3.1.1 调查数据来源及其说明35-36
  • 3.1.2 行政监督协同约束现状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36-40
  • 3.1.3 行政监督协同约束现状的访谈分析40-41
  • 3.1.4 行政监督协同约束现状的调查分析小结41-42
  • 3.2 岳阳市行政监督协同取得的成绩42-43
  • 3.2.1 协同查办案件的力度有所提升42
  • 3.2.2 行政监督机关协同监督的效率有所提升42-43
  • 3.2.3 廉洁政府建设的人民满意度有所提升43
  • 3.3 岳阳市行政监督协同存在的问题43-45
  • 3.3.1 行政监督协同决策意见有待统一43-44
  • 3.3.2 行政监督信息共享程度有待增进44
  • 3.3.3 行政监督协同的权威性有待提升44-45
  • 3.3.4 行政监督协同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45
  • 3.4 行政监督协同的主要约束条件45-48
  • 3.4.1 行政监督主体协同监督意识弱45-46
  • 3.4.2 行政监督协同法规政策权威性低46
  • 3.4.3 行政监督协同的机制建设滞后46-47
  • 3.4.4 行政监督协同方法简单、落后47-48
  • 第4章 基于约束理论的行政监督协同的优化路径48-56
  • 4.1 持续识别行政监督协同的约束条件49-51
  • 4.1.1 找出约束条件49-50
  • 4.1.2 评定约束条件破解与否50
  • 4.1.3 寻找新的约束条件50-51
  • 4.2 优化行政监督协同的整体功能51-52
  • 4.2.1 挖尽约束条件的潜能51
  • 4.2.2 支持约束条件的改善51-52
  • 4.2.3 获取资源破解约束条件52
  • 4.3 改善行政监督协同的制度环境52-54
  • 4.3.1 提升行政监督主体的协同监督意识52-53
  • 4.3.2 增进行政监督协同相关政策法规的权威性53
  • 4.3.3 完善行政监督协同的机制建设53-54
  • 4.4 创新行政监督主体协同监督的方式与方法54-56
  • 4.4.1 发挥现代通讯设备与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54-55
  • 4.4.2 践行现代管理理念、技术与方法55-56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6-59
  • 5.1 主要研究成果及主要观点56-57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附件一:行政监督协同运行现状调查问卷63-6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日 ,马耀红 ,曲文忠;市(县)乡基层政权加强行政监督工作的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景凤启;论加强新形势下的行政监督[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3 郭远红,王宇;我国行政监督工作现状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古丽娜尔·尼娅孜;强化行政监督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J];实事求是;2002年03期

5 姚尚建;网络行政与行政监督[J];行政与法;2002年10期

6 张贝尔,王琳琳;浅析行政监督[J];行政与法;2003年12期

7 夏军;中外行政监督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8 房雨;影响我国行政监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冯文彬;我国当前行政监督失范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前沿;2005年07期

10 仵希亮,郭静安;行政监督浅析[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杜;;加强行政监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荣华;;试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完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放波;;我国行政监督的问题及对策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伟萍;;健全行政监督机制的若干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尤光付;王倩;刘丁芳;;论县政府行政监督的架构、缺陷和改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凯伟;毛星芝;;行政监督实效评估:现状、问题、对策[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8 王凯伟;周波;;地方政府行政监督实效测评体系研究[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一卷)[C];2009年

9 李凤华;;试论行政监督的作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10 董国良;;试论非国家机关行政监督的作用及完善的途径[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想廷;加强行政监督 确保依法行政[N];广西日报;2004年

2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魏英秀;让行政监督“硬”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张波;我省启用行政监督证[N];陕西科技报;2009年

4 程维荣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施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生;澳门行政监督制度的落实及完善[N];上海法治报;2014年

5 申智军【晋·太原市】;行政监督和政务公开[N];人民代表报;2001年

6 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 孙伟;浅析行政监督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7 市政协相关委员会 提供 本报记者 董晓勋 整理;政协委员建言规范行政监督行为[N];长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玉石;加强行政监督 建设法治政府[N];延边日报;2007年

9 安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强化行政监督 建设法治政府[N];安康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秦华;我省首次发放依法行政监督证[N];陕西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凯伟;行政监督实效的评估及其改进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崔剑仑;论当代中国行政监督[D];吉林大学;2004年

3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素梅;论主体意义的行政监督[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宇涛;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完善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扈琴吉;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陈思;我国乡镇行政监督实效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左雅洁;行政监督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罗鸽希;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保障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6 刘广富;社会组织参与行政监督的优化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王海斌;行政监督多元主体间协同生成机制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任凤梅;基层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朱丽;基于约束理论的行政监督协同优化路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10 崔啸;大数据背景下行政监督方式创新推进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47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847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