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摘要】:庞大的网民数据和众多社会实践证明,我国已进入名副其实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凭借使用便捷、信息海量、群体互动等优势,已成为公众传播、交流信息的新兴媒介,使社会话语权从传统媒体向社会大众转移。然而,在门槛逐渐降低的自媒体舆论环境中,一则由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随着大量转载和传统媒体的加入可能像病毒一样疯狂传播,小范围的、普通的社会事件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发酵,可能迅速演化成热点事件,甚至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和暴力事件,从而对社会生活形成广泛影响。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利益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增长。由于网络的极化效应,互联网必将成为矛盾的集中爆发地。因此,在整个社会对网络和信息化的依赖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作为社会的管理服务者,如何正确应对处置网络突发事件,提高网络突发事件综合治理能力,已成为政府社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总结分析了网络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生成过程、参与要素和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与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在对我国网络突发事件及政府应对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其次,通过对应国内地方政府处理典型网络突发事件的案例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为地方政府处理各类网络突发事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最后,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建设和应急处置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事件 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1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8-9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9
- 1.2.1 研究的目的9
- 1.2.2 研究的意义9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9-10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9-10
- 1.3.2 研究的方法10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0-11
- 1.4.1 研究的创新10
- 1.4.2 研究的不足10-11
- 2 理论与文献综述11-19
- 2.1 网络突发事件及其特征11-12
- 2.1.1 网络突发事件的含义11
- 2.1.2 网络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11-12
- 2.1.3 网络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的联系12
- 2.2 网络突发事件传播的主体和客体12-17
- 2.2.1 网络突发事件传播主体12-15
- 2.2.2 网络突发事件的传播客体15-17
- 2.3 文献回顾17-19
- 2.3.1 网络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17-18
- 2.3.2 网络突发事件的治理研究18-19
- 3 我国网络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的现状分析19-26
- 3.1 我国网络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19-21
- 3.1.1 互联网成为社会事件和大众舆论源头19
- 3.1.2 公共权力和公职人员成为网络突发事件敏感主题19-20
- 3.1.3 网络突发事件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20-21
- 3.2 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现状21-26
- 3.2.1 网络突发事件已引起各级政府重视21-22
- 3.2.2 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法规制度相继出台22-23
- 3.2.3 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上已初有成效23-24
- 3.2.4 政务微博成为政府部门辟谣主力24-26
- 4 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26-32
- 4.1 2009年最牛团长夫人事件26-29
- 4.1.1 事件描述26
- 4.1.2 事件过程26
- 4.1.3 案例分析26-29
- 4.2 2011年昆明“官员艳照”事件29-31
- 4.2.1 事件描述29
- 4.2.2 事件过程29-30
- 4.2.3 案例分析30-31
- 4.3 案例综合分析31-32
- 5 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2-37
- 5.1 政府部门对网络影响的认识不足32-33
- 5.1.1 对网络治理是社会治理有机组成部分认识不足32
- 5.1.2 对互联网新媒体可能对社会产生的深入影响认识不足32-33
- 5.1.3 对互联网可能对政府工作带来的挑战认识不足33
- 5.2 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33
- 5.3 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法制化不足33-35
- 5.4 复杂的社会矛盾使网络突发事件治理面临现实源头上的难题35-37
- 5.4.1 社会矛盾是网络突发事件的现实源头35
- 5.4.2 网络突发事件是社会矛盾的放大器35
- 5.4.3 网络突发事件已成为大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渠道35-37
- 6 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37-43
- 6.1 革新网络突发事件治理理念37-38
- 6.1.1 充分认识互联网是政府尊重民意的重要窗口37
- 6.1.2 允许适度的网络言论是社会的“减压阀”37
- 6.1.3 树立开放、负责、法治的应对理念37-38
- 6.2 进一步完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38-40
- 6.2.1 建立网络突发事件预案38
- 6.2.2 定期对网络突发事件进行监测38
- 6.2.3 加强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研判38-39
- 6.2.4 快速对网络突发事件进行处置39-40
- 6.2.5 着力做好网络突发事件善后工作40
- 6.3 加快推进我国网络突发事件法律体系建设40-41
- 6.4 立足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41-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和;;公务员与媒体交往的艺术[J];新闻前哨;2006年Z1期
2 袁桥;;媒体应在公共行政传播中有新作为[J];新闻前哨;2014年07期
3 韩冰;;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共享的发展历程及建议[J];祖国;2013年10期
4 王淑华;;以2009年“两会”为例看网络媒体协商民主的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06期
5 齐冬梅;;提高应对新媒体的水平[J];理论前沿;2009年15期
6 江雪华;;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12期
7 高一飞;;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三种模式[J];时代法学;2010年01期
8 许诺;;青少年媒体素养的提高与学生类报刊的职责[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5期
9 邢晔;李娜;;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J];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4期
10 黄宝娥;;简论媒体素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冰涛;;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冰涛;;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陈现朝;;新媒体下党建工作的思考[A];2014年优秀论文研究成果集[C];2014年
4 谭泓;;加强国民“媒体素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金明;;略论新媒体与反腐倡廉建设[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7 李勃q
本文编号:870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87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