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视域中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探究
本文关键词:非正式制度视域中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正式制度 西北民族地区 利益协调 发展机制
【摘要】:西北民族地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上仍然存在着缺乏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民族宗教关系造成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多变、社会建设滞后影响发展系统的稳定、地区发展差距与利益保障协调机制非同步性的矛盾亟待解决等问题。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深入思考这些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认为应通过引导西北民族地区群众合理表达利益需求、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政治资源,激发个体和群体的创新动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利益整合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逐步实现西北民族地区的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西学院政法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西北民族地区 利益协调 发展机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西北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及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14BFX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3
【正文快照】: 一般而言,西北地区指的是陕、甘、宁、青、新五个省、自治区,自古以来西北地区就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也是民族迁徙聚散、共融共生和民族文化广泛交流的重要区域。此外,在历史地理意义上西北地区还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存在久远的联系,是实现中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逢春;;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2 饶旭鹏;;非正式制度与农村社会治理:一个尝试性的分析框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3 马继民;;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4 刘引鸽;;西北地区生态风险态势及预测[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23期
5 杨嵘均;;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互动关系[J];江海学刊;2014年01期
6 任剑涛;;在正式制度激励与非正式制度激励之间——国家治理的激励机制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高新才;陶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蒋万胜;李小燕;;论非正式制度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王理;;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演化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文兵;;非正式制度视域中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7期
2 张月春;;中国乡村治理机制运行困境的理性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林炜坚;;东西部经济差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J];中国市场;2016年16期
4 金太军;鹿斌;;制度建构: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庄玉梅;张体勤;耿新;;组织激励对科技金融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机制——人才资本产权实现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03期
6 顾文兵;;非正式制度视域中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7 罗云川;阮平南;;“动力—行为—保障”视阈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机制[J];图书馆论坛;2016年05期
8 沈东;杜玉华;;“社会治理”的三维向度及其当代实践——基于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与行动策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9 徐骏;;法官微博的行为逻辑、现实境遇与生存空间[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5年06期
10 赵宏;;地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持续性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应对——基于博弈论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困境与原因分析——基于L市80、90后青年调查的探讨[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2 范逢春;;留守儿童问题的整体性治理框架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3 管爱华;;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价值冲突及其认同危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张浩;;国家构建与政党转型:中国政治发展的行动逻辑[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5 范逢春;;县级政府社会治理质量价值取向及其测评指标构建——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黄毅;;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考察[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刘引鸽;傅志军;;陕西省水资源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6期
8 穆昭阳;;民众记忆与村落民俗传统传承[J];民俗研究;2012年06期
9 李强;胡宝荣;;人心管理: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J];河北学刊;2012年05期
10 桑玉成;孙琳;;论政治运行中的人伦关系与道德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伟;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动对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张润君;;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三分”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5期
3 马莉;陈淑琳;;试探西北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以甘肃省临夏州为例[J];学理论;2010年01期
4 陈芳芳;;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初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岳天明;;社会变迁的民族视角分析论纲——兼论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变迁的基本特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3期
6 刘荣;;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证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7 姚万禄;;政治文明视野下的西北民族地区农牧民教育[J];社科纵横;2007年10期
8 张玉清;;西北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才让加;;西北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高丽;汪春燕;;论西北民族地区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娜拉;宋仕平;;论西北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中的宗教因素——基于少数民族乡村的分析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2 孙百才;黄俊;;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入学决策与匹配婚姻[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越英;陶静;;西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探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伊吾县为例[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穆土;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把多勋;大力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N];光明日报;2006年
3 孙文振邋方福星;富裕+生态: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理想新村”[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徐志中 冯岩;大手笔 高水平 快速度[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管新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性及对策[N];甘肃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晓红;西北民族地区环境资源立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宏愿;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冰;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海英;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西北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及其反贫困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礼刚;西北民族地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5 马晓明;西北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特殊性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6 黄文雯;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俊;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裴莉;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柏荣;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法律治理的实践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松;西北民族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4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89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