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的下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
本文关键词:对冲基金的下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对冲基金 下行风险 下偏距 VaR CVaR
【摘要】:文章从微观层面,总结了对冲基金的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强调了对对冲基金下行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下行风险管理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基于GED-EGARCH模型对对冲基金下行风险测度的VaR和CVaR值进行比较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trend of hedge funds from the micro level,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anaging the downside risk of hedge funds. The downlink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is proposed and the VaR and CVaR values of hedge fund downlink risk measurement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GED-EGARCH model.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51;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源于风险对冲理念而设计的对冲基金,依托强大的理论支持,运用风险套利原则和现代科技手段驰骋资本市场,但仍然有产生巨额损失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对冲基金理念发生了变化,早先对冲基金主要通过卖空股票对冲风险,并依靠经理人高超的能力获得超额收益,其核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爱国,秦宛顺;广义随机占优单调一致风险测度和ES~((n))——一种新的风险测度概念和指标[J];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2 朱明星;投资基金评估的指标体系和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4年10期
3 徐静;蔡凌荣;张波;;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宇;温晓倩;赖晓东;;金融市场风险测度方法研究评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谢福座;刘晓星;;基于EVT和高阶ES测度的人民币汇率风险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潘玮;;基于VaR,ES风险估计下的封闭式基金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李萼楼;彭秀平;;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度量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谢赤;朱建军;周竟东;;基于Copula函数的ETF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依性分析[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6 唐爱国;效用偏好同类者广义随机占优——具有S型效用函数的群体决策规则[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7 唐爱国;广义随机占优理论——一种群体决策理论[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8 蒋贤锋;田亮;陈磊;;企业年金如何选择基金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J];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9 田广杰;;金融风险度量原则及度量方法研究综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年05期
10 唐爱国;转换偏好同类者广义随机占优——具有反S型转换函数的群体决策规则[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强;我国证券市场综合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宿成建;中国证券价格非线性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文凤华;嵌入群体心理的行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胡支军;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刘俊山;基于风险测度理论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琳琳;证券市场下方风险测度模型及市场风险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滕帆;非寿险企业风险度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李徐;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集成风险度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志斌;对冲基金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红颖;基于Copula函数与ES高阶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度[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二东;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资组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宋佳;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朱建军;基于Copula-VaR的指数基金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集成度量[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李菁;不同投资策略对冲基金的业绩评价[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李景慧;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D];吉林大学;2006年
7 徐为民;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结构嬗变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8 李超;我国开放式基金经营运作中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丽娜;VaR在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邓小林;基于谱风险测度的投资组合问题[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爱国,秦宛顺;基于广义随机占优的经济福利测度——GINI系数和Atkinson指数的推广与统一[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源;;对冲基金:天使还是魔鬼?[J];中国证券期货;2004年08期
2 海吉;;对冲基金灾难[J];IT经理世界;2006年19期
3 刘翼然;熊维超;;浅谈对冲基金[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6期
4 严启发;李晓炜;;对冲基金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冲击及其监管[J];中国金融;2007年04期
5 张跃文;;国际对冲基金的中国资产配置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12期
6 王刚;张赞凯;周川;;金融稳定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思路分析[J];西部金融;2009年07期
7 王明生;李一鸣;;浅析对冲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7期
8 晓超;;全球对冲基金转战中国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J];中国经贸;2009年09期
9 林叶良;;浅谈对冲基金[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9期
10 王凯霞;邢昱;;对冲基金业的新发展及其监管探索[J];华北金融;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萧秉国;;美国和英国对冲基金监管制度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2 刘震;;对冲基金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3 陈楚钟;朱羿锟;;外资银行与对冲基金的监管[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程崇祯;刘威;;如何看待美国对冲基金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越艳;魏先华;;对冲基金复制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马智飞;;资管产品的量化管理与对冲策略[A];第七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洪馥怡;亚洲对冲基金:850亿美元带来的烦恼[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天同证券研究所 王 峰;对冲基金风头再劲[N];证券时报;2002年
3 ;对冲基金业绩大暑之后遇大寒[N];证券时报;2004年
4 李昌鸿;对冲基金:快速成长中的烦恼[N];证券时报;2005年
5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朱伟一;对冲基金之痒[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杨雪婷;对冲基金风险引起全球警惕[N];北京商报;2007年
7 杨雪婷;张跃文:“对冲基金非洪水猛兽”[N];北京商报;2007年
8 朱伟一;对冲基金霸道何时休[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亚;对冲基金徘徊在中国门外[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林纯洁;对冲基金需要监管吗?[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莹;对冲基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王爱华;股票多/空型对冲基金定价模型修正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程翼;对冲基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高翔;论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5 田径;对冲基金动作论[D];四川大学;2006年
6 伍军;国际对冲基金的行业轮动投资:理论与实践[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胡惠民;金融霸权背景下的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陈志斌;对冲基金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宗伯;论对冲基金监管的法律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许志远;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刘瑞英;对冲基金监管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4 刘洋;美国对冲基金监管制度研究及借鉴[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宋宇辉;对冲基金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6 张洋;对冲基金运作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焦婕;论高杠杆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D];苏州大学;2010年
8 朱纪南;论美国对冲基金监管法制变革及其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何检珠;对冲基金:理论、运作、前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苏多永;对冲基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防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4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37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