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IPO定价:中庸思维还是团队极化

发布时间:2018-01-12 12:34

  本文关键词:IPO定价:中庸思维还是团队极化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IPO定价溢价 董事经验 中庸思维 团队极化


【摘要】:IPO定价不仅可能受到定价制度、承销商声誉、风险投资者参与的影响,还可能受到作为公司核心的董事会过往IPO定价经历的影响。本文以2004—2012年实施IPO的762家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庸思维和团队极化的视角,检验了董事过去的IPO定价经验对本次定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董事经历的平均IPO定价溢价较高时,本次IPO定价溢价会显著降低;当董事经历的平均IPO定价溢价较低时,本次IPO定价溢价会显著升高,从而证实了中庸思维在董事会IPO定价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董事长两职合一、政治关联身份会削弱IPO定价决策过程中中庸思维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思维的视角对公司IPO定价行为进行了理论解释,对于理解IPO定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Abstract]:Not only have the IPO pricing pricing system, underwriter reputation, risk investors,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the influence of board of directors as the company's core experience past IPO pricing. The 762 compan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PO from 2004 to 2012 as a sample,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ought and team polariz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director of the past IPO the experience of pricing pric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higher average price premium IPO board experience, the IPO pricing premium will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the average IPO price premium board experience is low, the IPO pricing premium will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us confirming the effect of Zhongyong thinking i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IPO pricing in the proces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chairman of the two level one, political identity will weaken the effect of IPO pricing Association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ought pricing for the company IP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Chinese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behavior has a certain value in understanding the pricing of IPO.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南开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与评价研究”(批准号71132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研究”(批准号10ZD&035)
【分类号】:F830.91
【正文快照】: ‘ 一、问题提出IPO问题的核心是定价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定价制度(周孝华等,2006;朱红军,钱友文,2010)、会计信息操纵(陈蓝胜,2010;Boulton et al.,2011)以及风险投资参与(陈工孟等,2011;Chahineet al.,2007)等都会影响企业的IPO定价。然而,作为公司核心的董事会也会影响IPO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顺才;蒋永明;胡琦;;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2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3 何轩;;互动公平真的就能治疗“沉默”病吗?——以中庸思维作为调节变量的本土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4 朱红军;钱友文;;中国IPO高抑价之谜:“定价效率观”还是“租金分配观”?[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5 李敏才;刘峰;;社会资本、产权性质与上市资格——来自中小板IPO的实证证据[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6 权小锋;吴世农;文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7 陈工孟;俞欣;寇祥河;;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8 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9 钱先航;曹廷求;李维安;;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J];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10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小洋;;IPO中的价格管制及其后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郭威;张珍;成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高抑价的原因探讨[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3 宋扬;中国A股市场发行抑价问题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3期

4 明仪皓;刘迅;;全流通前后中小企业板IPO抑价因素的比较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曹凤岐;董秀良;;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6 何轩;;寻找理性经济行为的逻辑新起点——试论中国传统伦理下的中庸理性经济人[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7 赵倩;;股权结构与IPO抑价关系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18期

8 洪礼旺;;基于股改视角的IPO抑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09期

9 和楠;樊慧莉;;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IPO抑价实证分析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27期

10 赫然;;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畸高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阳亚玲;;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与变迁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柴亚军;王志刚;;股改与IPO抑价:从公司治理角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4 姚海鑫;;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及其影响因素的一个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刘星;代彬;郝颖;;高管控制权、资本扩张与企业财务风险——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谢德仁;陈运森;;董事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高管激励[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辰颖;刘红霞;;控制权性质、CEO声誉与其未预期薪酬[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清刚;胡亚君;;管理层权力与异常高管薪酬行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贺炎林;张浩森;马锐敏;;IPO抑价和市场化程度—基于中国东西部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e,

本文编号:1414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414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