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合指数弱式有效性的时变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上证综合指数弱式有效性的时变性研究 出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1990年12月19日至2013年9月30日期间的日收盘价格,研究了上证综合指数的弱式有效性.不同于之前的相关研究,文中采用滑动窗口,将全样本分成若干固定长度的子样本,分别作游程检验和Q检验,并以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作为市场有效性程度的近似度量,研究了上证综合指数弱式有效性的时变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展开,上海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程度呈现明显阶段性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有效性有所提高.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daily closing price from December 19th 1990 to September 30th 2013 to study the weak efficiency of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paper, a sliding window is used to divide the whole sample into several sub-samples of fixed length, which are used for run-length test and Q-test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st statistics are taken as the approximate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market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ime-variant of the weak efficiency of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urities Law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ilot work of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The degree of weak efficiency of Shanghai stock market shows obvious phase change, an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its efficiency has been improve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2LZD01)
【分类号】:F224;F832.51
【正文快照】: i引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cy markets hypothesis,EMH)最早由Samuelson和Fama丨1-2丨等人提出.根据Famal3!的定义,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这样的市场就可以称为有效市场.通常,人们按照证券市场中信息集的不同,将有效市场划分为3种不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颂兴,金伟根;上海股市市场有效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1995年04期
2 陈灯塔;洪永淼;;中国股市是弱式有效的吗——基于一种新方法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3 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4年09期
4 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6年04期
5 张兵,李晓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渐进有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6 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7 刘剑锋;蒋瑞波;;中国证券市场弱有效性检验——来自收益率方法比的证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8 张亦春,周颖刚;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9 陈小悦;陈晓;顾斌;;中国股市弱型效率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7年09期
10 韩德宗,徐剑刚;沪深股票市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瑞萍;随机漫步、效率市场与证券市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常健;;试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的裁判标准——以大庆联谊案的审理进程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肖春来,丁绍芳,樊元锐;股票市场风格指标稳定性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廖远u&;;从我国股市的实证分析看有效性检验的缺陷[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5 雷光勇;赵永辉;;市场反应、股价同步与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J];比较管理;2011年01期
6 王立民;庞立鸿;孙彬;;钢铁行业指数与财务指标相关性分析改进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宣宇;;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重大资产重组的证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李国虎,刘颖慧;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分析与思考[J];商业研究;2000年03期
9 林坚,郑慧清,王宁,陈宇峰;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与绩效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2期
10 张春瑞;浅析资本市场效率的不同内涵与表现形式[J];商业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高良;王晓亮;;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莉;;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制度条件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胡志勇;熊开峰;柴裕虎;;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价值相关性[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陈汉文;刘启亮;余劲松;;国家、股权结构、诚信与公司治理——以宏智科技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吴粒;焦烨妍;;我国股票市场对于非标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2002年年报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孟焰;袁淳;;公司规模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饶育蕾;李湘平;;迎合还是背离: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龚凯颂;黎德坚;;中国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实证分析:基于利益输送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佟岩;王化成;;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关联交易发生情况的传导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庄学敏;;人力资本价值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松;股票错误定价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华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中的大股东私人收益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启帆;全流通导向下A股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的股价异常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董文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质量及其价值相关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孙春晓;公司治理、剥离决策与剥离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林大庞;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视角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凤义;上市公司季报披露信息与股价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元华;隔夜信息对中国股市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孟宇;辽宁省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魏华;ST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贺靖策;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婧;中国证券市场非有效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达飞;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邓磊;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姜丽艳;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非;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龙炳,陆蓉;有效市场理论的前沿研究[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2 范龙振,张子刚;深圳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J];管理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3 魏玉根;技术交易系统与我国股市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年02期
4 胡波,宋文力,张宇光;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7期
5 金树萍;;中国股市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向研究——香港:第一届中国股市发展与中外股市比较研讨会概述[J];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01期
6 张继光;周振华;顾铭德;;上海、深圳证券市场比较跟踪考察[J];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01期
7 宋颂兴,,金伟根;上海股市市场有效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1995年04期
8 洪永淼;;金融计量的新近发展[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刘光第;;关于发展股票市场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93年03期
10 王华庆;;上海股票市场的运作与发展[J];经济研究;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佳;李妍;袁媛;;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年07期
2 郭畅;;基于TARMA模型的上证综合指数趋势演变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蒋美云,陈永清;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统计;1999年12期
4 米传民,刘思峰,党耀国;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波动的灰色关联度[J];统计与决策;2004年12期
5 张志超;丁宏;;上海股票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协整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袁振兴;高志谦;杨淑娥;;ST股票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关系之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7 包子权;;反思“中石油现象”(二) 中石油并非做空“祸首”[J];股市动态分析;2008年02期
8 刘兴华;杨建梅;;证券市场的条件可预测性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9 曾攀;;基于R/S分析法的股市走势分析[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9年01期
10 文守逊;黄文明;;我国股市指数波浪曲线的时间窗口研究——基于可公度法[J];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珏;秦伟良;;上证综合指数的All-pass模型[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刘新华;黄大山;;中国股市风险CAViaR建模的稳定性分析及改进[A];第二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涛;应益荣;;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及风险控制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孙立;;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6 刘子兰;严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7 陈千里;;上证综指收益波动的不对称性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张强;杨淑娥;;噪音交易、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收益[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恒煜;朱福敏;;中国股票市场资产收益的非对称无穷纯跳跃行为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倩;李金林;张伦;;基于g-h分布的上证指数收益率分布拟合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学梅;指基再度频发 汇添富首募规模突破90亿[N];华夏时报;2009年
2 广州万隆;把握三大投资方向[N];证券日报;2007年
3 麦格理证券(亚洲)有限公司 陈其志;恒指牛证全线走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招商证券 王丹妮 宗乐;权威指数见证历史 被动投资收获未来[N];证券时报;2009年
5 广州万隆;主动调整意在蓄势上攻[N];证券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李成;数十只准G股昨大幅跳水[N];广州日报;2006年
7 九鼎德盛 肖玉航;市场将重归基本面[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国杰;信诚四季红基金发行突破2亿[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九鼎德盛 肖玉航;密切注意年线支撑力度[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屈红燕;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纷纷谋展期[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东;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选时和选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余沿福;我国股市急跌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韩文蕾;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线性分析与预测[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道叶;非线性框架下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收益率特征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5 邵晓阳;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永清;我国证券市场泡沫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智;小波理论与经济金融时序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陈权宝;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傅东升;我国封闭式基金波动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田成诗;政策事件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萍;开放式样本综合指数的编制及应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元元;国际油价、汇率和股价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骆利娟;变动样本指数的编制与调整[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袁媛;发电量与上证综合指数关系的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巍;基于宏观经济指标和人工智能方法的上证综合指数预测[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董大勇;上证综合指数的VaR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康波;上证综合指数的预测方法及其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瑜;投资风险视角下上证综合指数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胡磊;度量投资组合风险价值的VaR模型体系研究——以下降趋势中的上证综合指数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仙弟;股市跳跃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1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44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