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上市地点、融资约束和企业成长
本文关键词: 海外上市 香港 新加坡 美国 融资约束 出处:《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有关于企业海外上市的研究一般关注于"海外交叉上市"对企业的影响,"海外单独上市"对企业影响的研究目前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然而现实中,我国大部分的海外上市企业都属于"海外单独上市"。在缺乏母国投资者参与企业信息发现的情况下,学术界并不清楚海外市场的制度环境是否可以真正起到改善企业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作用。本文以我国海外单独上市的企业为研究主体,分析不同的海外上市地点(美国、中国的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在改善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即便在缺乏母国投资者参与企业信息发现的情况下,良好的海外市场环境仍然可以起到改善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成长的作用。另外,本文的结论与媒体的流行观点"美国投资者对我国企业缺乏了解是造成‘中概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不一致的,而与近来学术界认为"中概股"事件是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自我"清污"的观点是一致的。
[Abstract]: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overseas listing of enterprises is generall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f "overseas cross-listing" on enterprise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overseas individual listing" on enterprises is basically blank at present, but in reality. Most of the overseas list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belong to "overseas individual listing". In the absence of home invest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overy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cademic circles do not know whether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overseas markets can really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overseas listing locations (USA, Hong Kong in China and Singapore) in improving the external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Even in the absence of home country invest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overy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 good overseas market environment can improve the external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opular view that American investor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middle stock" event.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cent academic view that the stock issue is a self-decontamination of America's mature capital market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2127、71302128)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016120001)的支持
【分类号】:F831.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国,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阻碍(Brandt and Li,2003;Allenet al.,2005),大量国内企业也因此纷纷选择到海外上市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易宪容、卢婷,2006)。截止到2010年年底,在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600家,同期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也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易宪容;卢婷;;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2 张晓明;李金耘;贾骏阳;;中美交叉上市与权益资本成本研究——基于美国股票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6期
3 孔宁宁;闫希;;交叉上市与公司成长——来自中国“A+H”股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4 李培馨;谢伟;王宝链;;海外上市地点和企业投资:纳斯达克、香港、新加坡上市企业比较[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2期
5 李斌;江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6 张涤新;冯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冲击研究:以交叉上市公司为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志敏;郭雯;;A+H股交叉上市后公司业绩走势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2 唐松;杨勇;孙铮;;金融发展、债务治理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3 邹颖;;中国公司交叉上市财务动因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03期
4 周东洲;;交叉上市与股利政策——来自中国“A+H”股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1年06期
5 李东红;;企业增长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1年18期
6 王猛;谭丽莎;;AH股交叉上市与审计师谨慎性:基于审计意见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0年35期
7 李豫湘;于艳;;“A+H”股交叉上市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1年06期
8 兰春华;;国外关于海外上市的理论假说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6期
9 陈国进;王磊;;境外上市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H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10 邓旭;;中央企业A+H同步IPO模式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一群;戴稳胜;;考虑所有权性质的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融资约束[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世林;;中国电信部门市场化改革绩效研究——基于规制、竞争、产权的交互作用[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邹颖;;交叉上市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文献综述[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莉;薛冬辉;;政治关联、寻租环境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莉;薛冬辉;郑达鑫;;政治关联、寻租环境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高明;刘玉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机制、效率与实证挑战[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Guan Ting Chen;Song Zhu;;Audit Choice and Credit Rating in Public versus Private Firms:Evidence from China[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程子健;张俊瑞;;交叉上市,股权性质与企业现金股利政策——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金若;高洁;;信贷歧视、担保借款与民营企业融资储备[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军;龙少波;;货币政策调整与中小企业资本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淑琴;信贷契约的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程彦敏;中国公司交叉上市IPO及其后价格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严敏;工程咨询企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柯建飞;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杨柳;企业非正规债务融资中的信用服务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肖成民;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D];吉林大学;2008年
9 丁庭选;基于公司治理的银行债务融资契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丹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栎洲;A+H股交叉上市与权益资本成本效应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胡s,
本文编号:1474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47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