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政治关联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投资

发布时间:2018-03-25 19:36

  本文选题:民营企业 切入点:政治关联 出处:《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国内外大量文献已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认为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既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为进一步探究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少文献表明政治关联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如行业准入便利、融资便利、税收减免、政策优惠等。但关于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之间关系的系统性实证研究文献尚且较少,多元化投资策略作为民营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研究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以2010年度我国所有在沪深证券交易所通过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在剔除不符要求的样本之后,具体包括剔除所有ST股、相关数据空缺或相关财务数据未披露的样本、以及因行业数据披露不充分而无法计算多元化指标的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最终得到本文的研究样本——400家民营上市公司。本文把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按其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背景划分为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前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和政府行业协会类政治关联,在衡量民营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时,本文主要采用了赫芬德尔指数(HI),该指数值越大,民营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就越高。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以此进一步确定不同形式的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的影响。 本文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在控制其他有关变量的影响之后,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的影响存在如下关系:(1)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政治关联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越强,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越高。当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划分为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前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和政府行业协会类政治关联之后,只有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前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和政府行业协会类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的影响都不显著。(2)把民营上市公司所在地区划分为高市场化水平与低市场水平地区之后,考虑制度环境的差异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对其多元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环境的改善不能弱化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的影响,而是有助于提高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但该影响并不显著。 尽管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展开对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多元化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但尚未深入研究某一类具体的政治关联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现象进行了细分,详细分析了不同形式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多元化程度的影响;二是本文考虑了地区间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对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多元化程度的影响,以进一步考察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经济影响是否会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弱化。此外,本文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正如中国渐进式改革一样,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是渐变的,而非裂变,也就是说,本文所研究的政治关联在较长时间内是稳定的,所以本文的研究结果有着一般性的意义。 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是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具体包括两大部分的研究文献,即企业的政治关联以及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研究文献综述,最后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指出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以及本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三章是有关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理论关系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 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与样本的选取。本文对有关样本数据进行筛选,并界定了拟研究变量的定义和衡量标准,最后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第五章是实证分析结果和解释。该部分与第四章一起构成了本文的核心部分,具体包括相关变量的统计描述分析、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以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相关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最后还对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该部分总结分析了全文的主要结论与观点、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123.15;F276.5;F2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红月;政府行为、企业家能力与民营企业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4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664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