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5 19:17
  IPO抑价是指上市公司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高于发行价格的现象,它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理论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股票市场中都存在这一现象,而值得关注的是,往往发达国家的IPO抑价水平要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成熟的股票市场低于新兴市场。从我国的A股市场来看,自1990年成立至今,平均IPO抑价水平几乎都是保持在各国的前列,而创业板市场作为A股市场的新兴组成部分,其IPO抑价率又要明显高于主板市场。虽然距创业板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三年多时间,在制度和监管等方面日趋成熟,但是IPO抑价的情况却仍然居高不下,严重降低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成为了我国金融监管层和广大投资者的一块心病。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高IPO抑价现象?这也成为了国内理论界的一大难题。因此,对该现象的研究成为了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及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工作。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假设我国创业板市场中存在高IPO抑价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中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行为,新股发行过程中投资者的这些心理因素造成市场中存在过多的噪声交易,从而推高新股上市之后的价格,使其大幅度偏离内在价值。而之所以创业板的IPO抑价率明显高于主板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创业板市场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置身其中的投资者投机心理较重,从而更为容易引发非理性的行为,导致新股发行市场的效率低下。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创业板市场中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锚定效应、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各种非理性行为对IPO抑价现象进行了解释,并选取相关变量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的实证结论表明,行为金融理论对于IPO抑价的解释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是可行的,可以作为今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共分成了5个部分,主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对全文的大体框架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针对本文在创业板IPO抑价研究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做了相关阐述,为后面论文的开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IPO抑价现象在国外的股市中早已存在,但真正意义上对该现象进行关注却是从上世纪70年代左右才开始。Logue (1973)在其论文中以美国证券市场中的250只股票为样本,分析了这些公司在上市首日的收益率问题,提出IPO抑价之谜。之后,国外经济学家们普遍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而其中最为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投资者、发行方和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IPO抑价现象进行解释;一类是基于信息对称理论,认为IPO抑价现象是由股票市场本身的制度问题以及一二级市场分割等相关因素引起的。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通常是利用国外的相关理论对A股市场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分析,虽然这些理论在某些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但是对于我国的A股市场特别是创业板市场来说,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过高的IPO抑价率现象很难运用传统的理论进行很好地解释。所以本文试图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对IPO市场中的某些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这种异常现象的症结所在。 第三章阐述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简单介绍了三个重要的行为金融模型,最后承接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各国学者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对IPO抑价现象进行的分析研究。行为金融理论是在对传统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中发展起来的,认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都是完全理性,他们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会受到自身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在行为和认知中产生偏差,而这种偏差所引发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正是市场中产生异象的重要原因。IPO抑价正是市场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异象,我国创业板市场作为新兴市场中的新兴板块,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投资者对于创业板市场本身的特性等方面的认识不足,所以非理性的情绪较主板而言更甚,所以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对创业板市场的高IPO抑价现象进行研究是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四章是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成立背景以及风险特点,某些高科技公司由于在资产和财务等多个条件上无法满足主板的某些苛刻要求,但同时又具有高成长性的特点,所以难以通过上市的途径获取资金。考虑到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以及行业结构的多样化,使得为这些公司提供特殊性的融资场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而创业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所以也使得在创业板中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高风险等特点。本章接下来针对上述特点指出,创业板市场中的投资者也存在着高风险偏好和投机性的特点,而这也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所以考虑对创业板市场的高IPO抑价现象进行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解释。本文认为我国创业板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都存在着各种认知偏差,因此利用对投资者行为的分析来揭示IPO抑价现象的成因,从而指出对非理性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便成为未来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思路。最后本章通过上述解释选取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上网发行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发行前市盈率、资产负债率和发行价格这五个解释变量对于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然后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对实证结论进行了分析,实证的结论证明了该方法在IPO抑价现象研究方面的可行性。 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于我国创业板市场中的IPO抑价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最后并针对投资者、监管机构、发行方以及承销商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市场上各方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共赢。 本文选取了IPO抑价这样一个股票市场中较为经典的课题进行研究,最终实现了以下几点创新:第一,由于创业板成立的时间较短,只有少数学者对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进行研究,且样本量较小,而本文选取了创业板市场成立三年多来共355只股票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时效性;第二,本文认为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存在着各种认知偏差,并利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专门对IPO抑价现象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解释,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比较少见的;第三,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上,本文根据我国A股市场中经常出现的“低价股”炒作现象加入了发行价格这一变量,最后通过实证表明,新股的发行价格越低其IPO抑价的程度越高,符合行为金融理论的假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1.3 本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IPO抑价文献综述
    2.1 国外IPO抑价研究综述
        2.1.1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基于信息对称理论
        2.1.3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
    2.2 国内IPO抑价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价
3. 行为金融理论基础
    3.1 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
    3.2 行为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
        3.2.1 过度自信
        3.2.2 启发式偏差
        3.2.3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3.2.4 从众心理
        3.2.5 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
    3.3 行为金融模型
        3.3.1 BSV模型
        3.3.2 DHS模型
        3.3.3 HS模型
    3.4 行为金融理论对IPO抑价的研究
        3.4.1 国外的理论研究
        3.4.2 我国的理论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行为金融分析
    4.1 创业板市场简介
        4.1.1 建立创业板市场的背景
        4.1.2 创业板市场的风险特点
    4.2 IPO抑价的行为金融解释
        4.2.1 各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情况
        4.2.2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解释
    4.3 实证分析
        4.3.1 样本及数据来源
        4.3.2 变量设计及描述性统计
        4.3.3 多元回归实证分析
        4.3.4 实证结果分析
5. 本文总结与建议
    5.1 本文总结
    5.2 建议
        5.2.1 对投资者的建议
        5.2.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5.2.3 对发行方的建议
        5.2.4 对承销商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凤岐;董秀良;;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3 江洪波;;基于非有效市场的A股IPO价格行为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4 陈胜蓝;;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5 刘煜辉;沈可挺;;是一级市场抑价,还是二级市场溢价——关于我国新股高抑价的一种检验和一个解释[J];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6 王栋;王新宇;;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影响研究——来自深圳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与经济;2011年04期

7 李善民;陈旭;;创业板IPO抑价、公司治理与发行特征——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靳云汇,杨文;新股折价现象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3年03期

9 夏明;杨春甫;;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股票市场行为的实证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小成;孟卫东;熊维勤;;机构和潜在投资者行为对IPO抑价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1681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681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