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新股发行方式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04:13

  本文选题:发行方式 + 市场化定价机制 ; 参考:《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新股发行方式及定价机制是我国证券一级市场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新股发行的关键环节。发行价格是否合理,极大地影响着资源的配置效率。自我国实行询价制以来,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定价程度得到了提升,但是高市盈率、破发和业绩变脸等现象仍然频繁出现。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正式启动。如何更加合理地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充分发挥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最受关注、最核心的问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新股发行方式与审核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主要分析审批制阶段与核准制阶段所经历的改革路线,然后分析当前理论界关于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内涵及各主要发行方式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影响,重点分析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特点,并引用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两个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机制进行IPO的例子,探讨绿鞋机制在新股发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结合当前监管部门的最新思想和最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指出询价制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新的衡量市场化定价机制的评价指标。进而提出本文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重新思考,认为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应回到IPO内在询价机制的设计上来,使新股发行的定价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成长价值,并借鉴当前发达资本市场的新股发行方式和制度,构建完善我国市场化定价机制的一套体系:建立健全发行人与承销商的约束机制;加强询价对象的管理,合理确定询价对象,完善定价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中的锁定期管理制度;创新发行方式以及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和惩罚机制,从发行方式的角度推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Abstract]:The way of issuing new shares and pricing mechanism is a hot issue in the primary stock market of our country, and it is also the key link of new issue. Whether the issue price is reasonable or not, greatly affects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 system in China, the market-oriented pricing of new stock issuance has been improved, but the phenomena of high price-earnings ratio, breaking earnings and changing performance still occur frequently.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etter, a new round of new issue system reform has been officially started. How to determine the issuing price of new shares more reasonab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ecurities market is the most concerned and core problem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at present.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new issue mode and the auditing system, and mainly analyzes the reform routes experienced in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and the approval system. Then i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issuing methods on the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pricing mechanism of the new stock issue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wo examples of IPO using the excess placement mechanism of ICBC and Agricultural Bank are cited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Green Shoe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new stock issuance.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ideas of the current regulatory department and the newly issued normative docum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the inquiry system has not yet solved, and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evaluation index to measure the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The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thinking of the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and holds that the real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should return to the design of the internal inquiry mechanism of IPO, so that the pricing of the new issue can truly reflect the intrinsic value and the growth value of the company.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new issue mode and system of the current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 construct a set of system to perfect the market pricing mechanism of our country: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of the issuer and the underwriter,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quiry object, determine the inquiry object reasonably, We should perfect the pricing constraint mechanism, perfect the lock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innovate the issuing method,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the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perfec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ssuing mod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纪鹏;曾斌;;新股发行首例失败案例的反思[J];经济;2011年07期

2 张新;;新股IPO定价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0期

3 陈胜蓝;卢锐;;新股发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激励[J];管理评论;2011年07期

4 段竞尧;;新股卖空机制对新股发行的意义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5 ;国内[J];证券导刊;2011年21期

6 刘英团;;八菱科技IPO“猝死”得好[J];商界(评论);2011年07期

7 华猛;肖文东;;2010年以来新股收益及申购策略分析[J];银行家;2011年09期

8 雷兴虎;汪沂;;论我国新股定价机制市场化的法制路径[J];商事法论集;2010年Z1期

9 王全达;;农业银行贷款市场化定价探析[J];现代金融;2011年07期

10 刘英团;;八菱科技发行失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J];金融经济;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灿;涂奉生;;上海A股市场新股发行量的周期性行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刘玉灿;李心丹;;IPOs低效定价与投资者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潇潇;彭韶兵;;我国IPO定价“破发”原因的财务学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帆;;关于我国股市的争论与发展前景[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5 翁世淳;;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阳亚玲;;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与变迁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周正义;;中国沪深股市的拯救之道及政策建议[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10 陈俊;陈汉文;;IPO价格上限管制的激励效应与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来自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的经验证据(2001~2004)[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婧妤;新股破发有利于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采访人:本报记者 许志峰 解读人: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市场化定价如何步步推进[N];人民日报;2009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于扬;业界关注新股发行改革八大焦点[N];证券时报;2009年

4 童海华;恢复新股发行利在长远[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 侯捷宁;新股发行改革:理性对待方能稳妥起步[N];证券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马婧妤;“解剖麻雀”看新股发行[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童芬芬;IPO重启“周年记”[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潘晟;新股发行改革不能因噎废食[N];上海金融报;2011年

9 赤择远;新股发行改革的路还很长[N];证券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赵晓辉 陶俊洁;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遇“利益路障”[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彦;我国IPO首日抑价及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郭敏欣;我国A股市场新股抑价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邹斌;政府窗口指导、询价制与IPO抑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何剑;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唐勇;发售机制、信息偏倚与IPO抑价[D];浙江大学;2009年

7 江洪波;中国A股IPO价格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武龙;噪声交易者与中国IPO真实首日收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熊维勤;我国IPO高抑价和询价发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玲;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俊哲;新询价制下新股发行改革绩效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永胜;我国中小板新股长期走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陈乐;询价制下我国新股发行上市首日收益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韩冬;我国新股发行中定价与申购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文晶;A股股票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蒋文瀚;我国新股发行市场IPO高抑价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瑛;中国新股发行抑价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陈婵娟;我国新股长期弱势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文锐;新股发行方式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9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949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