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证券柜台市场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13:33

  本文选题:资本市场效率 + 信息不对称 ; 参考:《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证券柜台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市场,是众多非上市公众公司筹资和股权交易的平台,其核心功能就是要通过这个市场的运行,起到优化资本配置的作用,使资本流向优秀的企业或高效的行业。证券柜台市场效率就是衡量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程度。资本市场的半强式效率是许多现代经济理论成立的基石。例如著名的MM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衍生品定价的基本模型都是在半强型资本市场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当资本市场达到半强势有效,而市场的法规制度又能有效的排除内幕交易时,资本市场交易价格就能够有效的反映市场信息,为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前提条件。因而,对我国证券柜台市场效率状况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证券柜台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从运行状况看,其市场规模过小、流动性严重不足;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信息披露制度的层级低、针对性不足且披露渠道窄,交易制度也与柜台市场特征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共同导致我国证券柜台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无法很好的实现,即市场效率的损失。关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产生的损失效应,本文通过在非合作框架下对市场收益模型的博弈分析中得到了证实:即信息不对称对柜台市场效率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文章还基于“股价信息含量法”对我国证券柜台市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市场还不具备“半强式”效率水平,即市场尚处于无效或弱式有效的低效率水平阶段。针对市场低效率水平的现状,以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水平、提升市场效率为出发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交易模式上应采用以做市商制度为主、集中竞价为辅的混合型交易制度,并建立对做市商的监管制度;在信息披露制度上,将柜台市场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纳入《证券法》监管范围,在具体做法上应执行差异化信息披露规则,并针对柜台市场挂牌公司成长性不稳定、风险大等特点,增加预测性财务信息、公司信用报告等有利于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信息。
[Abstract]:As the basic market of the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the securities over-the-counter market is the platform for the financing and equity trading of many unlisted public companies. Its core function i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is market. To direct capital to a good enterprise or an efficient industry. The efficiency of securities counter market is to measure the realization degree of the function of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semi-strong efficiency of capital market is the foundation of many modern economic theories. For example, the famous MM model,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and the derivative pricing model all have strong applicability in the semi-strong capital market. When the capital market is semi-strong and effective, and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market can effectively exclude insider trading, the transaction price of the capital market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market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a deep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securities counter market. China's securities counter market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its market size is too small, liquidity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from the system design level,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s low, the pertinence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disclosure channel is narrow. Trading system also does not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er market. These problems together lead to the serious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China's securities counter market, which leads to the failure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at is, the loss of market efficiency. With regard to the loss effect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market efficiency, this paper proves that information asymmetry has a very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counter market through the game analysis of market income model under the non-cooperative framework.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efficiency level of China's securities counter market based on the "share price information cont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ket does not have a "semi-strong" efficiency level at present. That is, the market is still in the ineffective or weak efficient level of inefficienc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ow efficiency level of the marke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symmetric level of market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rke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market maker system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transaction mode. The mixed trading system supplemented by centralized bidd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ulatory system for market makers; in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the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of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counter market shall be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supervision of the Securities Law, In specific practices,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ules, and increase predictive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stable growth and high risk of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over-the-counter market. The company credit report and so on is advantageous to the investo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company management condition infor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功耘;;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2 张森林;;中国林产工业与资本市场[J];国际木业;2011年07期

3 安建;;继续推动证券法律制度之完善,规范和保障资本市场有序发展[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4 许艺峰;;陈晓华:学在路上[J];董事会;2011年08期

5 王爱俭;;更好地发挥天津资本市场的作用[J];天津人大;2011年08期

6 宋逊风;施中英;;种业借力资本市场势在必行[J];北京农业;2011年23期

7 白川;;浅议近期国际板的推出[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8 张森林;;中国林产工业博弈资本市场[J];中国林业产业;2011年07期

9 皮海洲;;B股市场的出路[J];卓越理财;2011年07期

10 ;农业需要更多“资本”[J];农经;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大力培育环保资本市场,推动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徐美芳;;企业年金市场、资本市场与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5 费兰静;张秋生;;利用资本市场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探析[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米建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A];2006年学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沈悦;卢文兵;;我国资本市场税制改革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杨忠孝;;资本的权利[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10 王妍;;论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聚焦资本市场20年监管路线[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主持人:郭凤琳 尹涛 嘉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哈继铭;借资本市场之手 解经济转型之痛[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师 滕泰;资本市场要警惕“拉美化”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本市场正面临重要发展机遇[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卫玲 ;货币经纪公司将横跨三大市场[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朱殿勇;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完善资本市场[N];河南日报;2004年

7 记者 郭津;要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N];河南日报;2005年

8 周剑初;资本市场期待神话[N];金融时报;2005年

9 ;拯救券商意在扶持资本市场[N];上海金融报;2005年

10 记者 秦宏 程勇;发展资本市场不可能单兵推进[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任志宏;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春玲;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4 尹福生;风险投资理论与中国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李承友;资本市场与企业制度创新——以深圳、香港证券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6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红权;资本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孔小文;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文;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证券柜台市场效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吕阳;我国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方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苗琳;利用资本市场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马宁;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陶志平;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熊凌;企业股权价值与战略成本管理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陈晓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李杰;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高玉刚;开设国际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本文编号:2074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074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