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优良资产担保债券与信用评级

发布时间:2018-10-14 18:17
【摘要】:优良资产担保债券是资产证券化金融商品之一,拥有两百多年的发行历史,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表现出良好的业绩。在专门的信用评级框架下,优良资产担保债券已成为能够以较低利率成本筹集较长期限资金的主要手段。2013年秋季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和金融主管部门相继推出了各项政策法规,这标志着中国资产证券化进程的重启。在此背景下,借鉴优良资产担保债券的制度安排和评级思路,无疑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选择,有助于中国资产证券化道路的探索。
[Abstract]:The fine asset-backed bond is one of the financial commodities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which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 and has shown good performance eve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Under a specialized credit rating framework, Fine asset-backed bonds have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raising longer-term funds at lower interest rates. In the autumn of 2013,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guidance on the restructur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economy" Se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authorities have introduced variou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e after another. This marks the resumption of the asset securit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Under this backgrou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rating thinking of fine asset-backed bonds will undoubtedly further enrich our choi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oad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基金】:日本大学经济学部邀请海外学者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林芳;;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及其问题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徐文强;;资产证券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模式[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陈敏;何康民;;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王岩;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中的信用评级[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宋宸刚;;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方法选择与风险控制[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6 胡冰;;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7期

7 张琼;;日本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信用评级的法律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解佑贤,张明望;浅议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道路[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成树潜;;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9年03期

10 付彩芳;于诺;王定毅;;发展信用评级业,加强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柳;;关于在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争论及启示[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贾强;杨华;徐靖波;;后危机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余其煌;;信用评级及信用等级的转移[A];Data Analysis,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5 陈红;郭志明;;影响我国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贺乐睿;;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发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9 张玲;曾维火;;基于Z值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实证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孙日瑶;;征信管理应注重加强品牌建设[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宗保;中美资产证券化的比较与借鉴[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2 银讯;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规范、健康发展[N];上海金融报;2010年

3 记者 李丹丹 周鹏峰;资本压力下再提资产证券化 重启之路长且远?[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冯飞 文新;资产证券化在探索中前行[N];证券时报;2005年

5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供稿;资产证券化业务一般原理和参与机构[N];经济视点报;2010年

6 记者 嵇晨;资产证券化是中国未来20年大趋势[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芳艳;第三轮资产证券化重启 银行抢食500亿蛋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蔡原江;警惕资产证券化的风险[N];市场报;2002年

9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供稿;资产证券化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N];经济视点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杨中华;资产证券化尚存监管权之争[N];华夏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峰;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吴海峰;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王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苗纪江;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王安乐;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冒艳玲;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转移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楠;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评级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岩;资产证券化的抵押债务证券融资模式(CDOs)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魏志宏;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与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马乐;论资产证券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刘云平;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徐远志;次贷危机下反思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7 段炜;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卢伟;商品林资产证券化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王瑛;资产证券化的有关会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徐宽宝;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71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271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