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分析及其完善对策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changes at the top of the issuing system of our country's savings treasury bon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investor structure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term structure of the savings bond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proportion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bonds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increased, and the floating interest rate system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adopting various interest payment methods, we can accurately locate the audience of savings treasury bonds, expand underwriting institutions, realize market transactions of savings bonds,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holders of savings bonds,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service, and ensure the smooth flow of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颖刚;陈世渊;;试论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J];当代财经;2013年01期
2 鲁琳;;储蓄国债发行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3 王栋;;完善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4 王利平;;浅议我国国债市场上的新品种——储蓄国债[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丁帅;尹宗成;;基于金融危机前后比较的国债市场发展对策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丁帅;;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3年07期
3 李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储蓄国债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海南金融;2014年01期
4 邱峰;;打造完美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助力其功能发挥[J];黑龙江金融;2014年03期
5 邱峰;;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意义及对策[J];华北金融;2014年02期
6 李莹;;关于改进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4年12期
7 邱峰;;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J];金融纵横;2014年06期
8 单飞;;我国国债规模对宏观经济影响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22期
9 张红闪;;浅谈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储蓄国债管理的挑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衷正;我国国债发行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莉莉;;现行凭证式国债体制问题与改革取向[J];经济师;2006年03期
2 杨毅;;凭证式国债问题研究与储蓄国债制度设计[J];经济师;2006年03期
3 何东;王红林;;利率双轨制与中国货币政策实施[J];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4 樊京力,王丽兵;大力推广储蓄国债 促进银行资产良性循环[J];金融与经济;2004年10期
5 黄红梅;构筑我国储蓄国债体系的现实思考[J];武汉金融;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平;;国债的金融效应略论[J];西部财会;2002年10期
2 谭近丽;;国债投资见成效[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5年06期
3 高延萍;;国债投资要选准时机[J];光彩;2006年01期
4 王群芳;;中国国债市场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6期
5 韦承队;如何加强林业国债项目的统计监管工作[J];广西林业;2000年04期
6 ;国债投资不能作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支持力量[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10期
7 李书田;国债“热销”及其防范风险的思考[J];价格与市场;2000年06期
8 林凌;国债的积极效应及其背后的隐忧[J];理论前沿;2000年21期
9 杨明亮;市场化进程中国债政策的选择[J];陕西审计;2000年05期
10 王俊舫;国债市场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长春市财政局基建处科研所联合课题组;;长春市国债投资效益分析[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2 刘忠敏;兰玲;;基于计量分析的国债资金的区域配置效应研究[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孙克任;王雪清;;国债到期收益率与银行利率变动趋势的比较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国民;扩大内需的一着好棋—国债投资综述之一[N];经济日报;2002年
2 杨国民;国债投资66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元[N];经济日报;2003年
3 盖丁 晨星 宏飞 晓伟;1400亿国债投向[N];经理日报;2003年
4 黄建锋;发展完善国债市场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0年
5 大鹏证券 舒晖;中国国债市场发展的总体思路[N];金融时报;2000年
6 ;国债投资直接创造就业[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评论员;国债投资 利国利民[N];人民日报;2002年
8 ;国债困局亟待破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李瑞鹏;宝钛股份国债投资案再起波澜[N];证券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马宏建;特别国债对股市的影响有多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慧;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延斌;关于国债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曾军;中国国债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吴宇;战后日本国债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中义;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忠敏;中国国债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7 朱玺;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蒋泽云;中国国债市场效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泽华;国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周军民;中国国债风险与绩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德泉;论国债投资的政府积弊及其矫正[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军民;国债经济效应与宏观调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3 李虹;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债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余良;国内国债成本分析及其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路振家;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李慧;国债风险问题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7 姜时友;我国国债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谢京华;中国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宋清;我国现行国债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聪;中国国债政策的经济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30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