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MBO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9 14:31
【摘要】:管理层收购(MBO, Management Buy-Out)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作为股权结构重组方式之一,通过明晰产权结构来建立健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MBO在激励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MBO于20世纪9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企业并付诸实践,收购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的一种探索。但从引进管理层收购起,理论界和实业界对这种收购手段的争论就从未停止,支持者认为这对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产权改革、完善管理层激励制度是一种有效手段,反对者则认为管理者在收购过程中存在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侵吞国有资产、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严重问题。 本文选取2000年初-2009年底10年期间的58家MBO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并提出两个假设:假设一,管理层会在实施MBO前一年做出调减应计收益的会计处理,企业通过调低应计收益实现低价收购的目的;假设二,管理层会在实施MBO当年及完成MBO后一年做出调增应计收益的会计处理,企业通过在大量的现金分红释放实施MBO之前隐藏的利润。通过设计四个模型(应计利润总额模型,应计利润总额的随机游走预期模型,考虑规模和行业因素的应计利润的预期模型,扩展的Jones模型)分别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都不能支持假设成立,具体的说企业在MBO前一年存在调低应计利润行为,但不显著;在MBO当年增加应计利润,除模型二外结果都不显著;在MBO后一年却存在显著调低应计利润行为。由此提出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在融资、监管、定价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给予MBO合理的指引,确保我国管理层收购更加成熟健康。 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发展背景。虽然管理层收购的兴起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并购手段,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提高经营效率。但在中国,由于我国的特殊市场体制,在相关法律方面尚不健全,所以更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层收购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收购价格过低、融资渠道狭窄、“内部人控制”等原因使得企业在进行管理层收购时有盈余管理的可能,但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文献回顾部分。对国内外的学者对盈余管理理论、管理层收购、对MB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分别进行回顾,这对本文以后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实证分析之前的准备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理论基础一——盈余管理和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随后提出本文的两个假设,即管理层会在MBO前一年做出调减应计收益的处理和管理层会在MBO当年及后一年做出调增应计收益的处理;并针对两个假设设计了四个模型;最后是对本文中需要的样本企业及控制组企业的搜集,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对在第三部分中提出的四个模型应计利润总额模型,应计利润总额的随机游走预期模型,考虑规模和行业因素的应计利润的预期模型,扩展的Jones模型分别进行检验分析。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通过对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不足之处,并针对我国在管理层收购的实施过程提出若干建议,如,扩大融资渠道,加强MBO的监管,确立合理的收购定价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5;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国强;透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J];财会研究;2004年06期

2 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3 武国强;透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J];审计月刊;2004年05期

4 赵立三,罗小艳,康爱民;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贝洪俊,施建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4年05期

6 高大为,魏巍;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6期

7 韦沛文,许晓芳;我国预警制度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0期

8 陈遂立,蔡吉甫;盈余管理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中州煤炭;2005年02期

9 张慧;;管理层激励领域的实证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9年24期

10 夏震;论盈余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差异[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帆;郭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张兆国;刘永丽;何威风;;管理者背景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潘玲;王德武;;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许永声;;盈余管理的投机与信息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林;门tb;;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景文;许育瑜;;两税合并、盈余管理与分析师预期[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利芳;;证监会处罚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后果及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明龙;张丹敏;邱雅雯;;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问题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曹国华;林川;;CEO变更、公司业绩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纪信义;刘政淮;曹寿民;;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之影响——以盈余门坎分析探讨[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裘海亮;江苏三友高管违规动用信贷资金MBO[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玉祥;王巍解读MBO[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3 ;MBO与中国资本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2年

4 高愈湘 张秋生;三问MBO[N];中国证券报;2002年

5 ;什么样的公司适合MBO[N];中国证券报;2002年

6 本报实习生彭金凤;MBO能医企业百病?[N];解放日报;2002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嘉威德弃购 大连友谊MBO暂无可能[N];证券时报;2009年

8 陈志杰 徐玮;数字后面的MBO[N];中国证券报;2002年

9 北大纵横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李卫国;MBO三大关键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记者 朱文彬;丰原集团完成MBO 两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生变[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高洁;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徐焱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康瑞亨;台湾上市公司转让定价与盈余管理之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颖;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雷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监督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子余;盈余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大志;基于所有权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动机与制约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晓霞;国有控股公司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姜兆军;“大小非”减持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黄威;基于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的盈余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苏子;公司多元化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U,

本文编号:2394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394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