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论天气衍生品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17 15:07

  本文关键词:论天气衍生品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首先界定了天气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天气衍生产品的内涵;天气风险是指由于未来非灾难性天气的非预期变化所引起的对经济单位现金流和收入的不确定性。天气风险具有非灾难性、数量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天气风险的非灾难性是指由于温度、湿度、降水、水流、风速等天气变化而非飓风、龙卷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事件所导致的对经济单位的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天气风险的数量性是指由于天气变化引起对某种商品需求量而非价格的波动性;天气风险的系统性是指天气事件对大多数经济实体而非某一特定实体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天气衍生产品是指人们为了锁定由上述天气事件所产生的数量性风险而开发的以天气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期货、期权、远期及互换等衍生工具。 笔者接着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阐述了天气衍生产品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即由于天气风险对经济实体的影响日益加大使得其逐渐产生了利用天气衍生工具来避险、管理收益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稳定公司财务并为股东创造价值。与此同时,有什么样的需求,社会总是能及时出现相应的供给;能源公司出于避险需要而进行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催生出了一个广阔的天气衍生品的供给市场。随着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多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天气衍生品市场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金融市场之一;天气衍生品的市场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天气衍生品的供给者、终端客户(需求者)以及这一市场辅助服务的提供者。在交易模式方面,笔者分别就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两种类型进行了考察。 在论文的第二章,笔者总结分析了天气衍生产品这一新生事物的主要形式。首先,天气衍生品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也是以其基础产品的存在为前提,但不同的是,它并不像传统的衍生品那样以实物商品、货币、汇率、利率以及股票指数等作为自己的基础产品,而是采用了诸如气温、降雨量、降雪量、风力级别等度量尺度来作为自身的基础指数。这些指数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们本身不是商品,因而不具有交易价格。在诸多的天气衍生产品的基础指数中,气温指数是最主要的一种,也是目前天气衍生品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天气指数。测量气温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温值1(Degree Day,DD),它是每日平均气温(ADT)与事先确定的基础气温(基线)的偏差。两个最常用的温值是取暖量(Heat Degree Day,HDD)和制冷量(Cool Degree Day,CDD)。在美国,一般承认的基线是华氏65度,相当于摄氏18.33度,当气温低于这个水平时人们开始使用暖气,而当气温高于这个水平时人们开始使用空调制冷。因为HDD和CDD是被设计来度量取暖和制冷需要的,所以只有当ADT低于华氏65度(计算HDDs)和高于华氏65度(计算CDDs)时,才算入HDDs和CDDs,因此,对某一给定的日子,计算HDD和CDD的公式为: HDD_i=max(0,K-ADT_i) CDD_i=max(0,ADT_i-K) 其中,K为选定的气温基线,通常为65华氏度;ADTi为每日平均气温,其最常用的计算方式为当日记录的最高气温(Tmax)和最低气温(Tmin)的算术平均值,即:当日平均气温ADTi=(T~(max)+T~(min))/2 天气衍生品的基础指数计算包括两个维度,一是选择什么地区的气温值作为计算依据,二是选择什么期间的气温值作为计算依据。 除了HDDs和CDDs外,还有两种气温指数也较为常用,它们是能源温值指数(Energy Degree Days,EDDs)和生长温值指数(GDDs)。此外,还有湿度指数、降水指数、水流量指数、海浪指数等一些其他指数。 在考察了天气衍生产品的基础指数的类型后,笔者紧接着进入天气衍生产品具体类型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操作实例,这些衍生品包括:天气期货,天气期权,天气互换等。 经过前两章对天气衍生品基础理论、市场运行机制以及具体形式的介绍后,在第三章,笔者进入到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天气产品的分析。首先,论述了在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必要性和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异常变化幅度大,概率高;多数行业都面临不可忽视的天气风险;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又使这些风险主体规避天气风险的需求进一步显性化而我国目前天气风险产品的市场供给严重缺位。笔者从我国的天气状况和面临的天气风险对我国的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所造成影响的角度阐明了在我国开发天气衍生产品,进行天气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又分析了我国天气风险市场缺位的现状。 在第四章,笔者从我国的金融市场条件、开发衍生品的政策法律背景、我国天气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性因素支持等方面探讨了在我国开发天气衍生产品的可行性。文章最后,在第五章,笔者从建立政府支持和鼓励机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和规范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先试点,再推广及分阶段推进等方面提出了在我国开发天气衍生产品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设想。 天气衍生品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引起相关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数量上较少,而既有的一些研究也主要以介绍性的居多。虽然有一些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和建议,但都篇幅较少,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对我国天气衍生品的开发提出全面系统的建议。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天气衍生品的专著,虽然有很多关于金融衍生品的专著涉及到了天气衍生品,但都介绍的较为简略,更没有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正是在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从我国具体的国情出发,研究了如何运用天气衍生产品这一新的事物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进行天气风险管理,创造经济价值,体现了研究主题的创新性;同时,从我国金融市场、政策法律背景及技术支持等方面考虑我国天气衍生产品开发的可行性,也体现出一定研究角度的创新性。
【关键词】:天气风险 天气衍生产品 气温指数 产品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F22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8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2-16
  • 三、研究方法16-18
  • 1. 天气衍生品概述18-30
  • 1.1 天气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18-23
  • 1.1.1 天气风险概述18-19
  • 1.1.2 需求的提出——天气风险对经济实体的影响日益加大19-21
  • 1.1.3 供给的出现,天气衍生品市场诞生并开始发展壮大21
  • 1.1.4 天气衍生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21-23
  • 1.2 天气衍生品的市场参与主体与交易模式23-30
  • 1.2.1 市场参与主体23-27
  • 1.2.2 交易模式27-30
  • 2. 天气衍生产品的主要形式30-41
  • 2.1 天气衍生品的基础指数30-35
  • 2.1.1 气温指数30-32
  • 2.1.2 湿度指数32-33
  • 2.1.3 降水指数33-34
  • 2.1.4 其它天气指数34-35
  • 2.2 天气衍生品的主要形式35-41
  • 2.2.1 天气期货及其套期保值操作实例35-37
  • 2.2.2 天气期权及其套期保值操作实例37-39
  • 2.2.3 天气互换及其套期保值操作实例39-41
  • 3.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和意义41-51
  • 3.1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必要性分析41-46
  • 3.1.1 我国的天气状况和面临的天气风险分析41-42
  • 3.1.2 天气风险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42-44
  • 3.1.3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使天气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显性化44-46
  • 3.2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现实意义46-51
  • 3.2.1 为企业提供一种分散天气风险的渠道46-47
  • 3.2.2 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增加新的投资渠道47-48
  • 3.2.3 有助于推进我国金融工程创新,锻炼金融人才48-49
  • 3.2.4 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49-51
  • 4.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可行性分析51-64
  • 4.1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金融市场条件51-57
  • 4.1.1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51-52
  • 4.1.2 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历史发展52-55
  • 4.1.3 发展我国天气衍生品的金融市场条件55-56
  • 4.1.4 我国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情况56-57
  • 4.2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政策和法律背景57-59
  • 4.3 我国天气衍生品的市场需求分析59-60
  • 4.3.1 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59
  • 4.3.2 企业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59-60
  • 4.3.3 居民投资需求潜力巨大60
  • 4.4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性因素分析60-64
  • 4.4.1 我国具有的后发优势61
  • 4.4.2 我国已有的相关的研究成果61-62
  • 4.4.3 气象数据的保障62
  • 4.4.4 基础设施的保障62
  • 4.4.5 专业人才的保障62-64
  • 5.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总体思路64-74
  • 5.1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基本思路64-66
  • 5.1.1 建立政府支持和鼓励机制64-65
  • 5.1.2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65
  • 5.1.3 建立和规范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65
  • 5.1.4 先试点,再推广65-66
  • 5.1.5 分阶段推进66
  • 5.2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具体构想66-74
  • 5.2.1 产品设计66-69
  • 5.2.2 市场参与主体69-70
  • 5.2.3 交易模式70-72
  • 5.2.4 天气衍生品市场的监管72-74
  • 参考文献74-76
  • 后记76-77
  • 致谢77-78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静;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封朝议;我国企业天气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马圆圆;天气衍生产品及其定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钱利明;天气衍生品定价及在我国的开发[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霄;天气风险管理与天气衍生产品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培;我国气温指数衍生品定价的实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天气衍生品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53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