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9:46
【摘要】:现代股份制公司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委托代理关系,控制权市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与监督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的外部手段。西方学者围绕这一核心机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在国内,伴随着证券资本市场的兴起,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也日趋活跃。然而在我国特殊的上市公司制度下,发生在证券市场上的控制权转移事件尚不能在严格意义上称之为市场行为,这种被国内一部分学者称之为“准控制权转移市场”的机制,在表现形态及功能上均与成熟的控制权转移市场有较大差别。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是由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的;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的额度制,使“买壳上市”成为控制权转移的独特动机;再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大约2/3股份是不流通的国有股,控制权转移方式主要是国有股的协议转让,大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等国企固有问题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因此,政府既是政策制订及执行的监督者又是上市公司股东,以双重身份参与控制权转移,使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更多的执行了社会功能,这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的特殊性及复杂性。 本文在理论分析我国控制权转移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用了1996年~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36宗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用实证方法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大小、控制权转移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权转移价格的合理性。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入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动机、控制权的价值和控制权转移价格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分析了控制权转移价格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第三章是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控制权转移价格与控制权的理论价值存在明显偏离,控制权受让双方对目标公司收益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控制权转移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控制权私人收益、政府的推进等隐性因素作用较大;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较高,但并未成为提高控制权转移效率的障碍。本文的第四章针对前面的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并分析了本文的局限性,指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5
本文编号:2594865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喜杰;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定价分析[J];当代财经;2003年02期
2 朱峰,曾五一;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J];东南学术;2002年05期
3 黄坚;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叶康涛;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5 崔之元;美国二十九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J];经济研究;1996年04期
6 唐宗明,蒋位;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度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7 李善民,曾昭灶;控制权转移的背景与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特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8 董秀良,李向前,丁志国,周佰成;公司控制权、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J];经济纵横;2001年08期
9 徐宁,谭安杰;控制权收益及其资本化趋势[J];会计研究;2003年09期
10 杨咸月,欧阳令南;国有股减持的重新审视[J];上海金融;2002年12期
,本文编号:2594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5948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