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7 00:20
【摘要】:一、选题背景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我国国债市场的交易量迅速上升,但仍存在二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不仅可以降低国债发行成本,而且国债作为微观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流动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需要切实解决市场流动性水平低的问题,而目前对市场流动性的研究仅侧重于一些定性分析或一些简单的指标分析,所以本文在数量化的基础上对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 本文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实证分析入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债市场现状指出了国债市场流动性水平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建议。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关于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流动性的定义、流动性的衡量指标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分析三个部分。第二章回顾了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历史并从交易总量、单笔交易量和交易主体三个方面对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进行了对比。第三章引入国债流动性衡量指标 对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数量分析。第四章从现券交易的价差构成、政策变动对流动性的影响、流动性与股市的相关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第五章在综合考虑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结论 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实证分析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本文所采用的流动性衡量指标 ,是以市场的对数收益率(分子)除以换手率(分母)。这个指标的含义是单位资产换手率给价格带来的影响,或者价格产生单位变动所需要的交易金额(换手率)。指标值越大,流动性越差。该指标没 WP=4 有量纲,消除了绝对价格和流通量的差别,因此可以进行不同市场的流动性比较。通过该流动性指标的数量分析得出结论: 1、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流动性自1997年开始明显提高,但2003年流动性有所下降;回购交易流动性在2000年、2001年有显著降低。流动性指标不服从常见分布。 2、现券交易的流动性以上海交易所最高,银行间市场其次,深圳交易所最低。而银行间市场回购交易流动性最高。 3、中期国债流动性好于长期国债;发行规模大的国债流动性好于规模小的国债。 4、国债交易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日周效应和月度效应。 5、尽管近年来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水平已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在对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中,首先采用了Madhavan,Richardson和Roomans(1997)的方法对上海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的价差构成进行了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指令流的相关性;而且把价差分解为非对称信息成本和指令处理成本,没有考虑存货效应,特别适应于指令驱动市场。实证分析显示:相对于指令处理成本,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 其次,通过将1996-2003年我国国债市场相关的19个政策变动作为虚拟变量,与流动性指标进行回归的方法来确定各项政策对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得到结论:允许金融机构开展债券双边报价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的对象由中小金融机构扩大到非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公布这三个政策变动对国债现券交易流动性产生了长期有利影响。 然后,研究了流动性指标与股市的相关性,一方面流动性随股指的上升而提高,即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行情趋势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对2003年我国沪深两个交易所的79次新股发行引入虚拟变量 (当有新股发行或增发时 ,其他日期 )运用最大 的方法来确定流动性指标与 的不同滞后期的回归模型。建立的回归模型显示新股发行也对国债市场流动性有较大影响。 实证分析结论首先让我们对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有了系统而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也就是导致市场流动性水平低的原因得到了数量分析上的证实,一方面验证了第一章中对影响流动性因素的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指明了方向。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建议: WP=5 1、交易模式上:鉴于现有二级市场的分割对市场整体发展的阻碍,我国国债交易需要一个统一的市场,而由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满足的是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所以不能简单地取消其中一个市场来实现统一。通过对比分析我们看到:场外市场在交易量上已经取代交易所的主导地位、场外市场自身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以及场外市场更适应于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发展的需要,所以本文提出:建立以场外债券市场为主,交易所债券市场为补充,涵盖全社会投资者的全国统一、多层次的国债二级市场。 2、逐步统一国债二级市场,最终实现市场间投资者和交易券种的自由流动。国债市场的统一,一方面要求两个市场中发行和交易的国债券种实现完全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求实现托管结算体系的统一和交易主体的统一,以在保持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现有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打通两个市场:即通过逐步提高
【图文】:

序列,流动性指标,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


日的日回购利率、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数据。计算得到了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国债从1996年7月15日到2003年12月31日接近6年的市场日流动性指标序列。图3-1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流动性指标

序列,流动性指标,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


第三章 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 26 -图3-2 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流动性指标以及上海交易所国债回购交易从1997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接近7年的流动性指标序列。图3-3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回购交易流动性指标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指标序列用银行间市场国债指数作为该市场现券交易价格波动的体现,该市场指数1于2003年1月1日公布,所以得到2003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每日的市场指数nP 和成交金额nVT 以及市场国债托管量数据V 。则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的流动性1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国债上限[J];天津经济;2011年08期

2 梅新育;;美国国债前世今生和债务违约之争[J];新理财;2011年07期

3 单炳杰;;基层人行应加强对无记名国债兑付工作的监管[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4 周春生;;标普为何给美国国债“亮黄牌”[J];时事报告;2011年06期

5 ;3万亿美元外储怎么办?[J];政协天地;2011年06期

6 ;编后语[J];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08期

7 ;声音[J];大江周刊(焦点);2011年09期

8 马海涛;马金华;;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J];当代财经;2011年07期

9 鲁兆;;下周若见反弹不宜追[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2期

10 金柏松;;中日为何都购买美国国债[J];发展;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贵廷;;简析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恢复的时机和条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计军恒;;论我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和完善[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甘敏;彭辉;梁亮;;基于过剩需求估计的动态资产分配策略[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杨大楷;;企业债券利率环境的实证分析[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吉林省现代物流基地(国债扶持项目)[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6 刘斌强;刘文镐;陈辉;;提高中国专利市场流动性:专利服务行业的重任[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7 刘群;;西部大开发“瓶颈"分析[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丁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未来的路有多远[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9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10 王邦华;;血库规范化管理初探[A];玉溪市第八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香明;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N];金融时报;2005年

2 丁 一;推出国债买断式回购意味深长[N];证券日报;2004年

3 石海平;国债迎来节后首根阳线[N];证券日报;2003年

4 刘畅;回笼力度减弱 国债大幅上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5 民生银行 贾鹏;国债预发行全方位影响债市[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鹜远;多头气氛浓厚 国债上攻突破[N];国际金融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朱蓓宁 实习生 陈佳玲;国债销售缘何火爆[N];南通日报;2005年

8 上海证券研究所 屠骏;流动性不支持大盘股“合唱”[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闫立良 朱宝琛 马玉荣;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 中央投资2年内安排11800亿元[N];证券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任丽梅;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慧;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谭地军;债券市场流动性:资产定价与流动性转移行为[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军民;中国国债风险与绩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曾军;中国国债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丹;股票市场流动性价值: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吴宇;战后日本国债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钟兴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许香存;中国股市开收盘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交易机制的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吴国权;通货紧缩时期我国国债政策经济效应及边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春;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05年

2 刘瑞萍;证券市场流动性与信息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利庭;中国货币市场流动性黑洞理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马俐丽;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与诱导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熊剑;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阳钦雯;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张中庆;我国国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刘军民;国债经济效应与宏观调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9 陈交辉;国债经济效应分析[D];湘潭大学;2001年

10 彭小江;股票市场流动性与经济周期[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2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52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