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弱势有效性的鞅差分检验
发布时间:2020-05-14 06:51
【摘要】: 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一方面是由于其对资产定价的效率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它也是很多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础。其描述性定义是指如果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应了目前可得的信息,每一种证券价格都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通过金融市场对资产进行定价是有效率的。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大都隐含了有效市场假设,而许多关于金融市场的模型也都是基于这一假设。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更准确的进行资源配置和资产定价,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走势。目前,很多实证研究结果都表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有效的程度,因此基于“有效市场假设”建立起的理论在这些发达金融市场上是成立的。而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建立的时间很短,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等还都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通过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来判断其成熟程度,对中国发展和应用先进的金融理论和模型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研究市场有效性,可以协助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分析、寻找市场的缺陷,从而完善市场法规,提高监管水平,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进而提高市场效率。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借鉴使用了Kuan and Lee(2004)提出的一种检验时间序列条件期望模型设定正确与否的统计方法,不同于以序列自相关为基础的检验和以频谱分析为基础的检验,该方法不仅允许存在任意形式的波动聚类以及其他更高阶条件矩中的序列依赖,而且能更为有效地探测出对市场有效假说的线性和非线性偏离。更重要的是它并不要求序列同方差这一条件。与现存的其他检验方法相比,由于其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与待估参数没有关系因而这种新的检验方法更容易实现。 利用这种新的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市场近十年的数据,发现除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外,深证综指,上证B指,深证B指都拒绝了市场弱势有效这一假设;比较沪深两市中A股和B股的检验结果,发现在沪市中上证指数的统计量明显比B股小,这支持了以往关于A股市场比B股市场效率高的普遍结论。但深证综指和深B的统计量却极为近似,且除最后一列数据外都通过了有效性假设,这也反应了以港币交易的深市B股与香港H股有着极强的联动效应,正是由于这种联动,带动了深市B股市场的有效性;在进一步的分时段研究过程中(包括境内境外股市及债券市场),发现市场非理性的繁荣或者萧条往往会造成市场有效性的缺失,而在一般震荡时期,境外的成熟市场和国内市场都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有效性;近十年来,港股的有效性有逐年变差的迹象,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有理由认为与中资股的巨幅波动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66298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5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子栋;上证综指波动率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62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629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