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信用缺失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1:21
【摘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石。然而,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信用缺失现象,在中国股票市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2001年7月以来,中国沪深股市出现了持续7个月、幅度高达40%的暴跌行情,市值损失上万亿元,时至今日,仍未有要走出低谷的迹象。这是股票市场长期信用缺失导致的信用危机的总爆发。认真研究分析证券市场的信用缺失现织,找出真正有效的治本之策,对于重建我国股市的信用体系,恢复投资者信心,保证我国股票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借鉴、吸收信用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逻辑、比较与分析相结合为研究方法,广泛运用金融学、管理学、法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股票市场中的各种失信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信用缺失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信用的一般理论。包括信用的含义及信用与诚信、信用与信誉、信用与信任之间的关系,信用经济学说以及研究股票市场信用缺失问题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股票市场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及投资者信用缺失的种种表现。第三部分,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上参与主体各自的信用缺失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上市公司,结合西方产权理论,主要从产权制度、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两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制度缺陷是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根源;对于中介机构,主要从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失信惩罚机制、功能错位及行业自律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他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则主要从监管者的监管理念和市场机制上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失信的根源所在;对于一般投资者,指出其信用意识淡薄是造成其信用缺失的主因。第四部分,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提出了解决中国股票市场信用缺失的较为具体的政策建议。认为:首先,应从上市公司产权多元化入手。对上市公司产权多元化的主要实现途径进行了评析,对当前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广泛关注的股权分置问题及其定价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转变政府监管理念、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加快建设股票市场的信用体系等等。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信用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运用到股票市场中,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创新及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66423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月,彭妍,马蒙蒙;我国开放式基金中的“内部寻租”问题及治理建议[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2 曾爱青;论我国股票市场信用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S1期
3 杨彩林;中国股市诚信建设:思考与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4 桂昶 ,李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急需建设信用体系[J];当代经济;2002年09期
5 肖国元;关于“股权分置”问题的思考笔记[J];股市动态分析;2004年31期
6 石淑华;论我国资本市场信用缺失的治理[J];发展研究;2003年04期
7 彭岗;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改革的手段和途径[J];改革与战略;2004年07期
8 陈文玲;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08期
9 施杰;论信用法律制度的完善[J];经济论坛;2004年11期
10 张新,陈帼钊;美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与信用制度的重建——兼谈安然事件对新兴证券市场诚信制度构建的启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664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642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