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后危机时代下中国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21:20
【摘要】:整个金融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金融创新发展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对金融不断产生新的需求,金融创新满足了这种需求并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也越来越高。 2007年年中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此后又爆发了以希腊、爱尔兰等国为主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者是由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导致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的偿付性降低引起的,同时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将这种风险扩大化,最终导致危机的产生;后者是某些欧盟国家为了加入欧元区而将本国的高债务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分离资产负债表,当这些金融工具无法偿付时,主权偿债能力下降而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让学界和业界对于金融创新的作用及影响产生了激励的争论,主要焦点在于要不要继续进行金融创新。有人认为应该抑制金融创新,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的监管,并加强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提高其资本充足率;有的人认为金融创新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金融创新对于经济有促进作用,不应该就此次危机否定金融创新的意义。 再观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不断的完善,尤其是近两年,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都在不断创新。资本市场方面,推出了中小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试点、金融债券试点以及创业板。货币市场方面,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及远期利率协议业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2009年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又创新推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外汇市场方面,中国正在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在金融机构方面,启动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等,丰富了资金需求者的借贷途径。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力图通过金融创新的理论,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发展历程以及金融创新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中国金融创新现状的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金融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金融创新在风险与效率方面各有什么利弊;2、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创新;3、在中国现有的经济金融发展条件下,中国的金融创新现状以及应该如何推进中国的金融创新。上述问题的研究对于金融创新理论以及对策研究是一个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认清金融创新的本质,看清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对于稳健推进金融创新,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在论述了金融创新理论以及研究现状后,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经济体的金融创新过程,同时又分析了中国金融创新的过程。在金融创新的过程分析中发现,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对于金融的需求增多;一方面是金融机构自身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的增加的金融供给;一方面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当局给予了金融创新一定的空间。金融创新的发展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金融效率和国家经济的经济效率,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一些金融工具的杠杆机制等也扩大了市场风险。 本文第三部分分别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本文认为金融创新并不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是繁多的金融创新工具带来的高杠杆性确实增加了金融危机中风险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同样,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金融创新也不是“主谋”,但债务危机引起的汇率波动造成了资产价格的波动,这种不稳定性通过衍生品的传染性和杠杆性使全球都处于不安之中。金融创新的发展应该与实体经济需要相适应,并及时纳入监管范畴之内,达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本文第四部分总结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从金融工具创新、业务创新以及市场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并对比分析四种金融创新工具,融资融券、裸卖空、贷款交易和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和特点。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金融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相对落后,存在诸多体制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金融创新。 本文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一是金融创新发展是逐步加快的。金融创新的实质是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统一,平衡其风险与效率是关键;二是本轮金融危机的历程告诉我们金融创新的发展应与实体经济需要相适应,并及时纳入监管范畴之内,使信息公开透明化,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合理确定其地位,扬长避短;三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金融创新与之匹配,其金融创新发展空间巨大,应积极发展与经济需求相适应的金融创新。得到的政策建议如下:1、应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适时适度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2、金融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在既定目标下,选择合适的创新形式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在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及时的分析和检测不同的金融创新对市场及参与者收益与风险的影响,提前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图文】:

流程图,违约互换,流程


图 3.1 信用违约互换流程资料来源:《结构性金融产品风险点及控制策略:以 CDO 为例》CDS 交易主要由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在场外进行,然后根据个案制定个性化的合约,并且在违约事件出现的时候按照合约履行相应的资金交付义务。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机构投资者可以将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另外,信用违约互换提供了做空机制、在参考资产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介入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于外国信贷资产而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时方便转让信贷头寸等。从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从 2004 年开始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CDS 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商业银行类的金融机构里(见图 3.2)。CDS 不仅能够有效地管理、防范、转移信用风险,还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改善经营管理。随着 CDS 交易量的提升,它也增强了贷款市场的流动性,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市场的效率。

市场发展,情况,违约互换


图 3.1 信用违约互换流程资料来源:《结构性金融产品风险点及控制策略:以 CDO 为例》CDS 交易主要由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在场外进行,然后根据个案制定个性化的合约,并且在违约事件出现的时候按照合约履行相应的资金交付义务。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机构投资者可以将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另外,信用违约互换提供了做空机制、在参考资产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介入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于外国信贷资产而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时方便转让信贷头寸等。从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从 2004 年开始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CDS 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商业银行类的金融机构里(见图 3.2)。CDS 不仅能够有效地管理、防范、转移信用风险,还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改善经营管理。随着 CDS 交易量的提升,它也增强了贷款市场的流动性,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市场的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慧;;IT助力金融创新[J];信息方略;2010年22期

2 黄秀兰;胡基红;;浅谈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J];老区建设;2011年08期

3 阴切;;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1年06期

4 薛峰;;对金融创新之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0期

5 黎亚辉;;修斯的背影[J];电视研究;2011年07期

6 杨延军;杨树国;;浅谈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7 郭志勤;;银行合规管理与金融创新[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8 文岚;;金融创新与法律风险——关于健全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经济思考[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8年01期

9 李玉玺;苏原礼;;对县域农村金融创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10 刘应杰;;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创新的现实意义[J];人民论坛;2011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光;赵传河;孟宪林;张延雷;;加快金融创新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2 张健;;关于当前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马燕华;梁军;徐军;;金融创新在证券公司发展中的作用[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4 李立新;;金融创新中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谢赤;;证券设计中的风险分担与金融创新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单卫红;;律师面对金融创新的机遇和挑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8 朱志斌;;金融创新下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聂峰;;上海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婧;金融业呼唤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曲德辉;加强金融创新 正确运用金融创新工具[N];期货日报;2008年

3 CBN记者 李彬;沈联涛:金融创新不可忘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张晶;金融创新依旧有其魅力[N];经济观察报;2010年

5 本报特约研究员 宋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创新不能因噎废食[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婧;央行上海分行行长: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双重角色[N];证券日报;2008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邋郭蕾 游芸芸;找准创新与监管的平衡点[N];证券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卫容之;浦东金融创新再度提速[N];国际金融报;2005年

9 ;看好中国金融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1年

10 中国银监会 邓智毅;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重要途径[N];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伏安;我国金融创新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学波;金融创新环境下的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何韵;中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苑德军;金融创新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明柱亮;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何军;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权;论金融创新及其风险控制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冯健芬;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探讨[D];暨南大学;2003年

3 卢晓雯;金融创新与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造[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彭慧娟;金融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D];东华大学;2011年

5 宋阳;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光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践与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胡敏;房地产投资信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9 王冬;我国商业银行基于金融创新的CRM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屈小博;我国金融创新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7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