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21:02
【摘要】: 信用风险评价是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关于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在国外有较长历史,采用的基本模型有传统的信用风险分析、多变量统计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市场价值或预期违约率的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我国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市场,建立一套科学的上市公司信用状况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于作为监管者的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以及上市公司本身,还是对于债权人和广大的投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出比较合适的预测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方法,以期提前发现已经进入信用危机的预警区的上市公司。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成因,以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被特别处理(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信用危机的标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自变量,再对所选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信用风险预测与评价。本文也采用灰色聚类法对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了分类。本文还综合利用企业的财务静态数据以及股票市场的动态数据,采用基于期权理论的现代方法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模型,企业前一年的盈利能力及信用状况主成分和前二年的盈利能力主成分具有显著的判别作用。比较这两种参数统计方法,发现Logistic模型的预测能力强于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灰色聚类法可以使用较少的数据对小样本中的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多种分类,准确率也比较高。基于期权理论的方法克服了已有的统计方法的缺陷,以经典的莫顿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财务数据和市场价格作为输入数据,反应更为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和解释能力,是一种有效的信用风险量化技术,可以作为多元统计方法的重要补充。
【图文】:

函数图形,类型函数,图形,白化权函数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实证研究灰色聚类法用评估指标对被评估样点进行类型划分。[40]这种方法是将评价对象(聚类对象)对不同评价指标(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值(实测值),按若干个灰类(评价等级)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判断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灰类的灰色评估法。设有:聚类对象,序号为 i=1,2,…,m,i∈I;聚类指标,序号为 j=1,2,…,n,j∈J;聚类灰类,序号为 k=1,2,…,s,k∈K;则灰色聚类评估可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测定对象 i 关于指标 j 的样本值 Xij,写出样本矩阵 A.第二步: 确定各指标极性及其类别界限,,构造相应的白化权函数 fk(Xij)。一般白化权函数有三种类型:高类型白化权函数(其函形图形类似于图 3.1)、中类型白化权函数(其函数图形类似于图 3.2)和低类型白化权函数(其函数图形类似于图 3.3)。

函数图形,类型函数,图形,白化权函数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实证研究灰色聚类法用评估指标对被评估样点进行类型划分。[40]这种方法是将评价对象(聚类对象)对不同评价指标(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值(实测值),按若干个灰类(评价等级)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判断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灰类的灰色评估法。设有:聚类对象,序号为 i=1,2,…,m,i∈I;聚类指标,序号为 j=1,2,…,n,j∈J;聚类灰类,序号为 k=1,2,…,s,k∈K;则灰色聚类评估可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测定对象 i 关于指标 j 的样本值 Xij,写出样本矩阵 A.第二步: 确定各指标极性及其类别界限,构造相应的白化权函数 fk(Xij)。一般白化权函数有三种类型:高类型白化权函数(其函形图形类似于图 3.1)、中类型白化权函数(其函数图形类似于图 3.2)和低类型白化权函数(其函数图形类似于图 3.3)。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王春峰,李汶华;小样本数据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3 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5 张维,李玉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6 蔡虹,高杰;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9期

7 杜宽旗;经济系统分析方法在专业银行对企业资信评估中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02期

8 卢世春,欧阳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跟踪预警监测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9 孙洪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的主要技术[J];统计研究;2002年10期

10 胡宗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一个综述[J];新金融;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690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90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