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泡沫识别与推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7:18
【摘要】: 我国的股票市场在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熊市之后,终于在2005年底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上证指数由最低1000点左右上涨到了6124点,上涨幅度超过5倍。那么股市如此大幅度的上涨是否存在着泡沫?如果存在泡沫,又是如何推进的呢?论文研究的目的正是为了对以上两个问题给出回答。 论文首先阐述了股市泡沫的定义以及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股市泡沫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随后运用泡沫的游程持续期依赖模型以及基于合理市盈率的泡沫检验模型两种互补的检验方法,对我国2005年底至2007年三季度的牛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游程持续期依赖模型最初由McQueen和Thorley(1994)提出,论文在应用时对超额收益以及样本时间长度的选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而针对基于合理市盈率的泡沫检验模型,论文从股利贴现模型出发,对这一模型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完善。两种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我国股市在考察期内曾经存在泡沫,且泡沫大约出现在2006年底、2007年上半年。此外,通过考察国内外市盈率、市净率及成交量等指标,也同样反映出我国股市在2007年呈现出明显的泡沫化特征。 在识别出我国股市存在泡沫之后,论文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我国股市此轮泡沫的推进机制作了分析。从宏观上来看,人民币升值、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回升等三条主线引领股市出现了一波上涨,并逐渐推动了大反馈环M的形成,我国股市也得以进一步上涨。但由于反馈环存在自我加速的特征,且由于去年年初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反馈环M变异成为反馈环M’,股市的上涨也演变成投资者情绪与证券市场内部的自我推动,得不到来自宏观经济反馈环的支持。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股市的泡沫也开始产生并逐渐膨胀。从微观上来看,我国目前独特的人口、社会特点以及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等都是推动股市走向泡沫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我国投资者特定的年龄结构、新时代情结、大众传媒、国内机构投资者存在的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过度的行政干预、套利机制缺失等。 最后,论文按照行业及市值分类,研究我国股市泡沫时期的结构特征。按照行业分类,通过均值差检验,我们发现金融、地产等周期性行业股价在整个泡沫过程中的涨幅显著大于其它行业;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我们还发现,期初市盈率越低的行业在整个牛市中的期间涨幅就越大,这一点在泡沫产生以后尤其明显。而按照市值分类,尽管不同市值板块在整个泡沫演进过程中涨幅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泡沫的不同阶段涨幅却存在显著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51;F224
本文编号:269280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光贵;;当前中国股市结构性泡沫及防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邓蕊,綦建红;金融市场泡沫理论的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3 吴世农,许年行,蔡海洪,陈卫刚;股市泡沫的生成机理和度量[J];财经科学;2002年04期
4 徐爱农;;中国股票市场泡沫测度及其合理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5 温建东;关于美国股市泡沫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0年03期
6 江彦;我国股市泡沫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04期
7 梁洪学,余俊卿;股票价格的虚拟成分与股市“泡沫”问题的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8 黄孝武;略论西方资产价格泡沫理论研究的两种趋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周爱民;股市泡沫及其检验方法[J];经济科学;1998年05期
10 郑婵君,王海涛;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J];经济师;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692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928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