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并联交易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4 19:17
【摘要】: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引起的利益冲突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解决关联交易问题已经成为参与投资各方、证券监管机构、会计规范制定部门以及公司管理者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首先对2004年深市关联交易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分析。而后又以河南31家上市公司为例,对关联交易形式进行了详尽分析,总结出上市公司常用的四种关联交易手段。接着,本文又以2005年深市309家发生关联交易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了11个公司治理机制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内部治理机制是否能够有效约束并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最常用、金额较高、影响较大的四种关联交易形式分别是关联销售、关联采购、关联担保、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另外发现股权结构对关联交易有很大影响;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重越高、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获得的报酬越高,越能有效限制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说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约束和减少了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更促进了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监事会对关联交易行为有一定的监督效果,但监事的监督机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效果不显著。同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以高管为主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管理层没有通过频繁的关联交易来提升公司业绩。我国的债权人还没能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没有发挥出债务机制的硬约束作用,也就不可能有效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 由此,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关联交易信息充分披露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建立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来抑止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6.6;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英,谢清喜,郭飞;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基于2002年及200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12期

2 谢清喜,王瑞英;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与非公平关联交易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3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4 陈晓,王琨;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5 王锦华;马永升;;河南上市公司2004年度关联交易形式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刘银国;基于博弈分析的上市公司监事会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7 李维安,牛建波;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9期

8 朱国民,张人骥,赵春光;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余明桂,夏新平;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关联交易: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6期

10 彭晓洁;;信息不对称与非公平关联交易的透视[J];会计研究;2005年08期



本文编号:2728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28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3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