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未来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6-29 07:00
【摘要】: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原始权益人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预见现金流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将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国际上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的重要创新。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资产证券化理论就被引入我国,然而具体实践和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近十几年内。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一些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其中,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践是较为成功、较为完备的,但仅限于个案实践,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还不完全具备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不具示范效应。针对我国的现状,学术界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以求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寻找突破之路。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偏重于对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对应收款证券化讨论较少。另外,我国存在相关制度环境瓶颈,也制约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 本文应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践经验及制度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应收账款证券化理论,为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寻找未来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提供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它应能给交易双方带来好处;是与现行的制度和环境冲突最小或最有条件突破现有制度和环境约束的交易形式,并能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示范效应和经验。文章的第一章概述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理论;由于在国际上比较普遍和成熟的是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和基础设施应收账款证券化,本文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分别以这两类应收账款证券化为例,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的未来模式;第四章通过对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制度环境瓶颈的研究,提出以制度创新来扫除制度障碍的观点,和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改善我国的制度环境,建立起有利于应收账款证券化发展的制度框架,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铺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2.5
本文编号:2733568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2.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国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联合融资模式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3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35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