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证券化与社会贷款规模扩张:机制、后果及解决办法

发布时间:2020-06-29 19:12
【摘要】:本文首先对资产证券化创新型金融工具进行了阐述,研究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别是针对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如何在微观层面,反复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和创造新的贷款。着重对全社会的贷款规模非理性扩张机制和造成的后果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论述,并且找出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些列方法和建议。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了其他市场参与者,从而降低了银行的风险资本金准备,尽管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不过如果转移出的风险传递给未受监管的市场参与者,在经济体中,又只有少量的资本去覆盖相应的风险,再加上贷款规模非理性地扩张,全社会的资本充足率却降低到不足以应付相应的风险。一旦系统性金融风险积聚到超过全社会金融体系所能承担的最大水平,危机的爆发将在所难免,危机将会从薄弱环节开始,形成连锁反应,波及到金融体系的每一个角落,整个金融体系也将面临崩溃,最终引发全社会的经济危机,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佐证。 理论界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宏观层面分析,而且不分轻重的把资产证券化流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都一一评论了一番,没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因此提出的政策建议给人的感觉也只是“隔靴搔痒”而已,对于后危机时期的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并不能起到“防微杜渐”的实质性作用。目前对于整个危机原因的认识主要有: (1)美联储不适当的利率政策和监管的缺失。2001年,美国陷入网络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衰退,美联储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持续的低利率政策直接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房贷市场空前火爆,证券化资产受到热捧。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和通胀压力增大,自2004年开始,美联储启动了加息周期,在一年半时间内17次加息,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25%涨到5%。由于此前市场预期利率长期走低,借款人较偏好浮动贷款利率,加息后贷款利息负担大大加重,特别是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主要是抗风险能力弱的低收入人群,很多人在此情况下无力还款,房贷违约率上升,次贷危机由此被引发。 (2)贷款标准的降低,滋生大量次级贷款。放款机构为获得推销贷款的手续费,贷款经纪人和贷款机构放低贷款标准,甚至采取零首付、不查收入、不查资产、无需收入证明、编造虚假信息等手段使原本不可能借到钱的这些低信用群体成功获得贷款。 (3)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缺失。评级机构的收入主要基于所评证券的金额,而非基于信用评级是否能真实地反映相关的信用风险。所以,信用评级机构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收取高额的手续费,不得不放弃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帮助次级抵押债券获得高的评级。 (4)信息不对称。由于证券化资产经过若干次打包转手以后,市场参与各方分辨不了证券化资产的质量优劣,出现盲目投资,只好通过购买相应的衍生品来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使衍生品的杠杆率过高,以至于后来率先破产的就是拥有高杠杆率的公司。 诚然,以上对于危机的主流宏观认识,都是正确的,根据认识提出相应地解决策略似乎也正确。不过遗憾的是没能够找到危机认识的关键切入点,本文拟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危机爆发的机制,后果及解决办法。指出在整个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当中,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一般采用“仓式信用额度”作为他们主要的资金来源。这样一来,商业银行成为了借款者资金的“第一来源”,扮演着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初放款者”的角色。因此要控制全社会金融体系内的风险,就要控制商业银行创造的贷款规模,规模控制住了,商业银行就会对资产质量进行主动筛选,提高贷款标准,谨慎放款;评级机构也会较为公正地做出评级,整个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从起初贷款源头上就会被很好的规避,这样转移到金融体系内的风险就会被市场很好的分担和化解掉。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各项功能也能够正常运转,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无缝接轨”,“借款人”和“贷款人”间资源合理配置。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分为5章,本文首先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勾勒出证券化的一般流程,对资产证券化中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演绎了资本充足率约束下资产证券化使社会贷款规模扩张的机制,以及资产证券化导致社会贷款规模扩张的后果和解决办法以及政策建议。 已有的文献大都利用信贷周期理论,集中于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宏观层面原因进行探析,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原因进行探讨,不仅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而且绘制了一个较为详细明了的资产证券化一级二级市场参与方的关联交易图,找出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是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提出在最低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如何使社会贷款规模扩张,导致的后果并试着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主要贡献: 第一,绘制了一个详细的资产证券化一级和二级市场相互关联和作用的效果图,并将各参与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出了明确的分析,并利用微观和宏观分析法进行清晰地演绎。 第二,提出商业银行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关键,是借款者资金的“第一来源”,扮演着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初放款者”的角色,因为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一般采用“仓式信用额度”作为他们主要的资金来源,而仓式信用额度的提供者一般为商业银行。 第三,在最低资本充足率约束下,演绎商业银行是如何使社会贷款规模扩张,如何积累更多的社会金融系统风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第四,找出控制社会贷款规模扩张的微观变量,并寻求引入逆经济周期稳定系数ω,调节经济当中的微观变量,对应处理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效应。 最后基于资本配置风险理论,结合推导出的社会资本增额需要配置扩张的社会贷款风险模型公式,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建议: (1)增大国内财富资本增长和外资净流入。一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央行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促进国内财富资本的外生性增长,甚至不惜将部分重要金融机构国有化以支撑其继续运作,阻断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国内经济需求,促使国内财富资本内生性增长,三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开部分金融市场,以吸引更多外国金融资本的流入。 (2)减小资产资本回报率。监管当局需要针对资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实施干预,以使回报率处于合理水平。 (3)减小银行表内外监管资本套利空间。即减小表内资产风险权重和增大表内外风险权重转换系数。 (4)引入逆经济周期稳定系数,对应处理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通过窗口发布稳定系数,指导金融机构调整风险权重、违约概率和金融交易中使用的各种抵押物的折扣率等。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来构思,从微观层面,采用理论分析逻辑演绎资产证券化与社会贷款规模扩张的机制和后果,并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有助于资产证券化这一伟大的金融创新工具得到更好更有效地利用,使其为整个社会的金融资源的有效安全地配置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51;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长龙;;专利证券化的机遇与风险[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年09期

2 Angle Yu;;证券化市场:未见反弹迹象[J];长三角;2010年04期

3 徐广金;;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问题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6期

4 骆秋生;;我国实施排污权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1年24期

5 赵静;;后危机时代美国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冯彬;;浅析资产证券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7 王fx;;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特殊目的公司的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8 赵杰;;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9 张志暹;董丽;陈宇峰;;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10 张建;;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财务风险——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建军;关凌;;保险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资产证券化视角[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贺乐睿;;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发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英;叶小渝;李殿明;徐兵;;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资产证券化的思考[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陆秀芬;;浅析证券化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庄洪艳;;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李薇辉;;危机下对物质利益理论的重新认识[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大峰;地方融资新平台:资产证券化[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文天;证券化交易所泛滥隐忧重重[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柳浩 衡华;资产证券化的税务处理[N];财会信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杨丽花;艺术品证券化交易亟待归口管理[N];证券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简彪;不做证券化交易力促行业自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N];中国电力报;2000年

7 记者 叶再春 夏丽华;周道炯认为 资产证券化要先行试点[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李传全;资产证券化在中国[N];国际金融报;2003年

9 ;如何看待资产证券化[N];上海证券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侯捷宁;券商资产证券化2009年有望扩大试点[N];证券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峰;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冯文力;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吴海峰;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苗纪江;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9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缪心毫;跨境资产证券化中的私人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宣文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徐远志;次贷危机下反思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3 徐宽宝;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阴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艳东;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吴清坤;发起人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刘欣淼;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唐治国;证券化与社会贷款规模扩张:机制、后果及解决办法[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科桦;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马乐;论资产证券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34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4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