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以及与股票价格协整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1:35
【摘要】: 可转换债券是由公司发行的一种在规定条件下债券持有人有权、但没有义务将其转换为公司普通股票的债券,其实质上是一种由普通债券和股票看涨期权两个基本工具构成的复合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虽然在中国出现的历史不长,但是却越来越受到投资者、上市公司的关注,尤其是在近两年,上市公司纷纷使用可转换债券作为再融资工具,在二级市场上,可转换债券被低估的投资价值也被投资者发觉,一度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尤其是去年招商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风波更是让所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可转换债券这一金融品种有了更深的认识。 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的上市公司纷纷使用可转换债券作为再融资工具,而不再热衷使用过去十分流行的增发和配股方式呢?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又有哪些误区呢?借鉴国外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治理结构与证券市场实际,本文第一章对此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以招商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风波为例,理论结合实际展开论证。可转换债券可以被看作是推迟的股权溢价融资方式,融资方通过在债券到期前大额红利派分、高比例送配、提高公司业绩等方式鼓励投资者提前执行转换权,借以在一定意义上缓解债务对公司的硬约束,也能缓解那些处于财务困境公司所容易发生的“投资不足”现象。其次,可转换债券可以很好地克服单一的债务融资的“资产替代”以及股权融资的“私人利益”等道德风险,能在良好的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文中,我们借助一个数理模型,论证了投资者同时持有股票和债券的混合融资方式要比单一的债务融资或者股权融资更好,但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将和混合融资方式一样有效率或者更有效率。此外,可转换债券相对较低的票面利率使其优于传统的债务融资方式;而“税盾效应”和缓慢的“稀释效应”的综合作用又使其相对优于股权融资方式。因此发行可转换债券,只要选择了合适的投资项目,是可以实质提高每股收益的。最后,可转换债券给那些高成长、高风险的公司发展提供了 WP=4 一个全新的融资方式,使其能以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便利地为高风险项目筹集资金。 但可转换债券在中国却更多的是被上市公司作为继配股、增发后的新的再融资方式使用。上市公司主要考虑其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以及比前两者都要高的发行价格优势。另外,中国可流通社会公众股和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并存的股权结构,以及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持股特征,注定了无论是何种增发形式都会涉及到对流通股民的盘剥和利益转移,而流通股民则对此无能为力,处于弱势状态。这也引出了中国可转换债券发行的两个误区,其一,中国的上市公司只要是符合监管当局的发行条件,无论其经营规模、行业背景、风险大小、增长速度,适不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都几乎一哄而上争相提出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案。其二,牛市时发行可转换债券对于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最为有利,但我国2001年以来,股票市场从最高点一路下跌,但众多公司却仍纷纷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论文第一章的最后是对发生在2003年的招商银行100亿可转换债券发行风波的深入评析。通过对招商银行这几年的财务数据分析,结合其在这段时间经营环境的变化,并综合各学者、市场人士对此次风波的看法,本文希望能用数据说话,公正地揭示此次风波的本质所在。由于招商银行上市后,贷款类资产增长很快,这就使得其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为了适应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以及不断强化的金融监管约束,招商银行推出了此次百亿可转换债券增发计划,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如果银行只是一味的大量放款,虽然一时可以取得不良资产率下降,银行业绩暂时增长,但在放款质量没有相应提高,银行盈利模式单一的情况下,最终会迅速吞噬银行有限的资本金,导致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银行不得不不断从股东那里再融资来补充资本金,如此循环,银行将积聚金融风险,股东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此外这次增发方案在当前中国股权分割的情况下,照旧会涉及到非流通股东对流通股东的盘剥。至于增发后会不会导致业绩的下降?答案是,在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资产质量,均匀转股的前提下,发行可转换债券会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将有一定的贡献。 在分析完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后,本文的第二章利用金融 WP=5 时间序列的协整方法对可转换债券价格与原生股票价格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80年代发展起来的协整理论就是处理非平稳经济变量相依关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协整关系旨在描述这样一种均衡关系,即变量可能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偏离均衡状态,但如果这种偏离是暂时的,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的影响将消失,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回到均衡状态。而当变量之间非平稳时,误差修正模型与变量之间的协整性存在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刻画变量之间的长期表现与短期表现,从而大大增强模型的解释能力与预测能力。 本论文从我国已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中选取机场可转换债券和鞍钢可转换债券为例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鞍钢可转换债券与原生股票鞍钢新轧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机场可转换债券与上海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核准汇添富可转换债券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的批复[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年04期

2 ;关于核准华安可转换债券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的批复[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年04期

3 李亮亮;张泽林;;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4 张才琴;;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发行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2011年05期

5 张桂杰;;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综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8期

6 王韬;;可转债的品种创新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金融经济;2005年10期

7 张良;李康;黄宇;;可转换债券条件下涉农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基于博弈论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1年15期

8 朱丹;;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的鞅定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3期

9 高艳英;;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05年06期

10 谢冬松;;可转换债券向下修正转股价格的会计处理探析[J];新会计;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娟;;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对公司股价效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会咏;马莹;;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的定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唐敏;应益荣;;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分解公式[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戴跃强;侯合银;陆永平;;组合投资情形下的可转换债券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作用[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宏恩;韩玲;;可转换债券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6 郑振龙;康朝锋;;可转债投资对股票投资的绝对占优:中国可转债市场效率的一个反例[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冬年;郭广辉;;从可转换债券融资看上市公司两类股东的利益冲突[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张国永;田金信;徐凯;;信用风险下基于Black-Scholes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冯冰花;苏卫东;;股票连结债券初探[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莉;毛奕;薛冬辉;;中国上市可转债双因素定价模型研究——基于二叉树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智勇;能创造双赢的可转换债券[N];发展导报;2001年

2 王维;发行可转换债券益处多多[N];财会信报;2005年

3 钟和;外资追捧可转换债券[N];深圳商报;2004年

4 北京证券 崔海萍;警惕可转换债券“热”[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何媛媛;转债:又一融资工具[N];财经时报;2001年

6 金算盘;可转换债券成了香饽饽[N];中国商报;2001年

7 ;安赛乐米塔尔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8 陆克服 张援南;铜陵有色20亿元可转换债券成功发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9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唐莉 张永娟;可转换债券与股市间协整性分析[N];上海证券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史传发;如家酒店连锁发行可转换债券[N];证券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瑞庆;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和组合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冯s

本文编号:2739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9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