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金融创新的扩散效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6 17:33
【摘要】:金融创新的理论是基于金融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谈到金融理论,就必须要提到金融学的发展。金融学最早的被普遍认同的开始是上个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他在文中论述了寻找有效资产组合的边界,奠定了投资理论的发展。他的学生威廉夏普,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这一理论为定量的衡量风险收益提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同时也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成为可能。这一模型揭示了每一个投资者在市场中都会遇到两种典型风险—与市场整体相联系的系统性风险和与特定公司相联系的非系统性风险,并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式表示了资产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之间的理论关系[K_j=R_f+(K_m-R_f)β_j],指出了分散投资对于降低非系统风险的可能性。这对于投资的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1973年,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这已经典模型开创新金融衍生品的时代。与此同时,对金融创新还有着深刻影响的理论有金融深化理论。这一领域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还有罗纳德.麦金农等先后提出了利率和汇率变动开始而进行的金融自由化的观点。这为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并成了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诸如尤金法吗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对于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提出了经典的分类;预期理论、利率评价理论,还有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和成本委托代理论等等,都为金融创新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到了80年到,美国经济学家鲁格斯曼和斯蒂格利茨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引发了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效率的思考,金融创新带来的投机套利和保值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市场价格的不一致,如果市场完全有效的话,金融创新活动则必然停止,基于此考虑,马歇尔和班塞尔提出了有效市场市金融工程师的朋友还是敌人的疑问。西方理论学界对于金融创新扩散是如何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大多是偏重于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研究,而实际上,资本市场或者说更为广泛的金融市场效率是如何的理解。对此,需要进一步的去开拓。 国内对于创新问题的研究也随着金融创新的重视而加深。但总体上来说基本 金融创新的扩散效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论文摘要 上还是停留在介绍国外理论,以及对金融创新和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结合来讨论, 近年来对于金融创新的宏观影响,特别是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有了相当的论 述,但是,从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角度来看,这种总体的论述还为数不多。 金融创新形成以后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影响资本市场的呢?影响的程度如 何?如何调整金融创新以期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同时做到防范金融风险。 这些问题,成为本文写作的一个症结。 本文在写作中主要是考虑金融创新再产生以后是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 资本市场,这里首先是一种定性的描述,特别对于宏观的方面。当然进一步的深 入还需要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对于定量的去衡量金融创 新扩散对于资本市场影响的程度,显然难以企及。因此,本文试着以定性的方法 归纳,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即资本市场效率、风险和监管来探讨金融创新对他们 的影响。从而较为全面的描述了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关系。并对我国的金 融创新对资本市场影响做了一些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对金融创新做了简要的界定,并考察了金融创新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一 般意义。第二章主要是分析金融创新扩散是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对金融创 新的影响途径做了考察。第三章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创新的扩散对资本市场的风险 和监管的影响。第四章简要的考察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并主要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贡献来证明金融创新的作用。最后是结论部分。 在第二章中,主要论述金融创新扩散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资本市场效率 提高方面可以从资本市场的功能角度来考虑。资本市场的功能主要有沟通转化功 能、流动性功能、风险规避功能、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政策传导功能 等六个大的方面。这六个方面反映了资本市场的作用大小,同时也是资本市场效 率的主要反映。 金融创新的扩散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就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总结起 来可以用九种效应来描述,这九种效应又分别是对资本市场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 进行概括。从而揭示金融创新扩散是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效率的。 微观方面包括价格发现效应、风险转移效应、信息成本效应、资产管理效应。 金融创新的价格发现效应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来寻找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 成的价格扭曲,通过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能够形成真实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 金融创新的扩散效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论文摘要 从而准确为金融产品定价,这实际上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一方面,资本市场上必 须要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完善有利于金融工具的 调整和发现价格。风险转移效应是一个很明显的作用,金融创新的产生就有很多 起源于对风险的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慧;;IT助力金融创新[J];信息方略;2010年22期

2 阴切;;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1年06期

3 薛峰;;对金融创新之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0期

4 黎亚辉;;修斯的背影[J];电视研究;2011年07期

5 杨延军;杨树国;;浅谈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6 郭志勤;;银行合规管理与金融创新[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7 文岚;;金融创新与法律风险——关于健全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经济思考[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8年01期

8 李玉玺;苏原礼;;对县域农村金融创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9 刘应杰;;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创新的现实意义[J];人民论坛;2011年27期

10 汤金凤;;新产品研发需要金融创新[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光;赵传河;孟宪林;张延雷;;加快金融创新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2 张健;;关于当前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马燕华;梁军;徐军;;金融创新在证券公司发展中的作用[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4 李立新;;金融创新中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谢赤;;证券设计中的风险分担与金融创新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单卫红;;律师面对金融创新的机遇和挑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8 朱志斌;;金融创新下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聂峰;;上海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卫容之;浦东金融创新再度提速[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中国银监会 邓智毅;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重要途径[N];经济日报;2005年

3 记者 高山;浦东综改酝酿重大金融创新[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天相投资顾问公司 陈朝阳;沪深300指数与金融创新[N];上海证券报;2005年

5 李康(作者单位: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借股改搞金融创新 好心未必有好报[N];证券时报;2005年

6 赵彤刚;中国是金融创新不足而非过度[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曲德辉;加强金融创新 正确运用金融创新工具[N];期货日报;2008年

8 黄湘源;金融创新当务之急是研究美国教训[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记者 杨学聪;专家表示金融创新要立足本土[N];北京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大毅;金融创新重轴戏中的辽宁机会[N];辽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伏安;我国金融创新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学波;金融创新环境下的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何韵;中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苑德军;金融创新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权;论金融创新及其风险控制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冯健芬;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探讨[D];暨南大学;2003年

3 卢晓雯;金融创新与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造[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彭慧娟;金融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D];东华大学;2011年

5 宋阳;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光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践与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吴思铭;金融创新的扩散效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敏;房地产投资信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10 王冬;我国商业银行基于金融创新的CRM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3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43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