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6:13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由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机制的不健全,大股东往往会通过各种“利益输送”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其中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手段,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障碍。与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金字塔控制结构,导致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行为的易发性,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在金字塔控制结构下,民营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更有动机对其他中小投资者进行掠夺,从而严重损害公司的效率,使民营上市公司呈现出更加严重的代理问题。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效率研究为出发点,论证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受侵犯的原因,以探寻加强和完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为主线展开,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是围绕该主线进行的。本文采用实证和规范的分析方法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行为进行研究,试图从上市公司股权效率角度,揭示大股东侵害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对于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探讨从宏观国家制度层面和微观公司治理层面进行,主要从微观治理层面角度入手研究,分析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基础进而影响投资者保护的传导机制。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股权结构与中小投资者保存在相关关系的实证假设,然后根据这些假设进行实证设计以及实证检验,并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结论。 本文正文部分包括以下五章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提出所研究的问题,交待所要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说明写作框架,并总结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对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首先回顾了股权结构的含义及股权结构理论,分析不同股权结构下的代理冲突,然后分别从国家制度层面和公司治理层面回顾和探讨了投资者保护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股权结构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 第三章是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相关理论分析,从第二章的一般研究到具体分析,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如何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首先在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选取样本和数据并对样本做简要的说明;确定研究的变量;接着介绍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建立实证研究的模型,然后得出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投资者保护问题实证分析的结果并作出解释说明。本章具体分为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三个部分。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选用最终控制人类型为民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两个角度,即分别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程度的角度,以大股东的资金占用作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直接衡量指标;从以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经济后果的角度,以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作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间接衡量指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影响。具体如下: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考察民营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两个方面的情况,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投资者保护状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二步,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投资者保护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投资者保护有无相关性,在哪些方面有着何种相关性;第三步,通过对所选样本分别就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流通股比例和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偏离所有权的程度四个方面与中小投资者保护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进一步检验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否影响中小投资者保护,如何影响中小投资者保护。 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以及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根源于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好的制度环境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都能够增加控股股东实施利益侵占行为的成本,减弱其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占的动机和能力。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得私人收益,使公司业绩下降。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也越强,即大股东资金侵占越少和公司业绩越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程度越好,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也越强,即大股东资金侵占越少和公司业绩越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流通股比例越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越弱,即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越多和公司业绩越差;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偏离现金流权程度越大,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越弱,即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越多和公司业绩越差。 主要政策建议:根据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完善投资者保护相关政策建议。是强化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效应,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缩小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其现金流权差距,要避免从原来的“一股独大型”变为最终控制人幕后控制。培养机构投资者,发展多元战略性投资者加入到公司的治理当中来。努力促进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大股东、管理层、机构投资者及战略投资者互相监督的股权制衡局面。二是强化中小股东的维权意识和监督效应。继续坚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股权的全流通,统一股票市场。监管部门要倡导并创造条件让中小投资者积极参与维权。增强中小股东的维权意识,学会如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完善民营上市公司监管办法。加大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逐步形成由证监会、交易所、行业协会共同构成,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大股东一致行动人的现场查证,对控制权偏离现金流权程度比较严重的民营上市公司加强监管。四是进一步规范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控股股东的披露,应当追溯到最终控制人,并要求民营上市公司及时披露关联股东的关联关系,特别要详尽披露同一个终极控制人以下的关联公司,避免终极所有人通过多层复杂关系隐瞒真实控制人情况。五是加强公司内部立法。在我国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弱的宏观治理环境下,通过企业内部的法律,如公司章程等来改善公司治理状况,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规则,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来避免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 研究不足之处:(1)没有涉及其他类型企业,缺乏对比研究,使研究论证不全面。(2)中小股东权益常常受到公司内部人即控股股东、管理者的双重侵害,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管理者的代理冲突常常是不能割裂开的。本文仅研究了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的代理冲突,而未涉及管理者的代理问题。(3)指标选取不全面。股权结构只是公司治理层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仅研究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流通股比例、最终控制人控制权偏离现金流权的程度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并没有考察股权的性质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71;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朴;王进东;;规范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状况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9年06期

2 杨兴全;张照南;;治理环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及现金持有量——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3 杨婷彦;刘月维;;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7期

4 赵旭,凌亢;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与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10期

5 彭颖,张绪军;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6 郎澄;;民营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现象及影响分析[J];理论界;2008年02期

7 杨柳勇;邱萍;;浙江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浙江金融;2008年02期

8 李婕;;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业;2008年09期

9 田小平;;从绩效观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J];经济导刊;2009年12期

10 耿剑卫;张琴;;民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实证研究[J];会计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卜雷;廖宗魁;;2010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2 孙卜雷;廖宗魁;;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7(2009~2010)[C];2011年

3 杜颖洁;曾泉;;政治联系、银行关系与银行借款: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易玄;;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5 张丹敏;姚明龙;;公司治理中的双重冲突影响要素分析——基于民营上市企业治理绩效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张兆国;何威风;阎炳乾;;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韩晓舟;李刚;;民营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卜雷;廖宗魁;;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9 武立东;王建;;民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的决定因素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裘益政;孙铮;潘岳萍;;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均衡及其实现路径——以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博弈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毛昂;保护中小投资者之我见[N];证券时报;2000年

2 元元;股指期货 盛宴下的裸奔[N];证券日报;2006年

3 万隆成长投资顾问群;资金结构优化夯实市场基础[N];证券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周松林;股指期货或将加剧现货市场两极分化[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徐建华;海外股市 散户也在关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李季先;对投资者提供直接保护宜从五方面入手[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薛娟;国内中小投资者看好瑞典[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江苏天鼎 秦洪;不妨做些草根研究[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刘安学;投资者不能掉以轻心的两大基本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杨兆全;物权法与投资者维权有多大关联[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丁;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汪满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肖珉;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元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张元教;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D];河海大学;2004年

7 邵国良;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周秀云;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梁彤缨;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10 邓德强;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瑛;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管云敏;民营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孙杨;民营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吴正平;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彩霞;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6 李黎;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徐小蕊;宏观经济因素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8 冯卫兵;民营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孙宗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璐;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3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73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