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20-08-06 17:45
【摘要】: 自从我国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基金份额的持续性大规模赎回就是基金管理人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开放式基金在遭遇大规模赎回时,如果现金不足,就只有被迫将资产变现以应付赎回,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承受流动性损失,由此也会造成市场的波动。基金份额的巨额赎回会给开放式基金带来严重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基金清盘,它已成为了阻碍我国开放式基金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我国开放式基金成立时间不长,尚属于证券市场的新兴事物,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都还不足,因此如何研究、防范以及化解由基金投资者赎回所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就成了摆在我国开放式基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选择了这一题目,旨在通过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研究,提出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以此能对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壮大、相关的政策制定以及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有所帮助。 本文首先研究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形成机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又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由于基金投资者的赎回是导致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接下来本文着重对投资者的赎回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风险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因而本文最后分别从开放式基金的资产管理角度、负债管理角度以及基金内外的制度建设角度探讨了如何对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了循序渐进的研究思路,首先提出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问题,然后对影响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研究解决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使研究具有了更大的参考价值。 WP=4 本文内容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概述。首先介绍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为满足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将其所持有的资产变现,由于变现过程中价格的不确定性而可能遭受的价值损失。然后研究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它是由基金投资者的赎回所导致的一个正反馈过程;而从深层次的原因看,开放式基金资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是其流动性风险的根源。接下来,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特殊性。最后,分析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和目标。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是在保证基金净值一定增长水平的条件下,保持资产适当的流动性 ,即在保证资产赢利性的同时,也要保证资产能够较快地以较小的价值损失和较低的交易成本转换成现金 ,以满足当时市场条件下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要求。 本文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第一节对我国开放式基金遭遇赎回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目前赎回潮呈现出来的特点是持续性、全面性和巨额性。投资者赎回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第二节本文详细分析了投资者的赎回行为。首先分析了投资者的赎回动机,然后对影响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对其赎回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不少开放式基金在首次募集过程中采用了一些非市场化手段,致使追求短期收益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了大部分的基金份额,这成为了基金赎回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基金的基本面情况也是基金投资者在做出赎回决策时所考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与基金基本面相关的因素包括基金业绩、基金类型、基金投资策略、基金分红和收费模式等,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基金业绩是投资者十分关注的一个指标,由于我国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短线操作思维严重,这造成开放式基金业绩越好,赎回压力反而越严重。此外,股票市场大盘走势也对投资者的赎回行为也有影响,本文分别对投资者的赎回行为在大盘处于上升周期和下跌周期中的表现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本章的 WP=5 第三节,笔者通过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情况以及基金类型等因素对投资者的赎回规模有着显著影响。 第三章本文研究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资产负债管理。第一节探讨了基金流动性风险的资产管理。首先介绍了开放式基金配置资金的原则,即根据流动性将资产划分排序, 然后将稳定性不同的资金来源相对应地分配于流动性不同的各类资产。在对美国基金流动性资产比重情况进行分析借鉴之后,本文探讨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目前的资产配置现状。开放式基金如何估计自身对现金的需求量以及如何确定自身的现金持有量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接下来研究了基金应如何达到现金流量的平衡。投资组合的构建对于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也是很重要的,开放式基金应该选择本身流动性好,变现成本低的证券进行投资,并应在对具体股票或债券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以进一步降低资产变现时的可能损失。在本节的最后,笔者介绍了如何通过资产比率指标和流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娟;;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J];金融经济;2007年18期

2 张松,刘雨萌;透视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蒲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1期

4 徐光;论赎回费用在开放式基金防范流动性风险中的作用[J];投资研究;2001年10期

5 周泽炯,李强;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分析、计量与管理[J];特区经济;2005年08期

6 马超群;张璐;;我国开放式基金存在的风险及防范[J];金融经济;2006年12期

7 孙奕驰;陈育宁;;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评价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1期

8 龙文标;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初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徐丽梅;;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24期

10 孟辉;李连三;;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J];银行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四章 开放式基金评价及问题[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2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五章 开放式基金运作对策[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3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二章 开放式基金运作理论[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4 魏小波;吴润衡;;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收益率波动性的一点浅析[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5 刘志伟;雷秋惠;王未卿;刘鹤;;关于开放式基金的思考[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肖继辉;彭文平;;我国基金行业存在锦标赛效应吗?——来自开放式基金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樊鸿雁;;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法律防范[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8 王丽娜;朱卫东;;我国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基于浦发银行年报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晓梅;刘志新;;基于同群效应的基金经理投资决策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宋光辉;郭文伟;;基于DEA的中国开放式基金运营效率的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 郭来生 赵旭 胡运生 季雷;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N];证券日报;2003年

2 张哲;未雨绸缪 正视基金流动性风险[N];证券时报;2007年

3 任小雨;基金重仓股市值剧减277亿元 流动性风险再现[N];证券日报;2008年

4 何毕;保险业谨慎欢迎开放式基金[N];中国保险报;2000年

5 光大证券 陈岚静;高集中度蕴含较大流动性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九鼎德盛肖玉航;结构性牛市关注流动性风险[N];证券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邹靓;供求夹击 国内银行外汇流动性风险加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朱益民;百元股阵营溃败 基金陷流动性危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强兴华;不敢言富与流动性风险[N];金融时报;2007年

10 记者 王丽娟;银行应每季度测试一次压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志刚;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王品;开放式基金费用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思;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流动性价值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王灵芝;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量化与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薛强军;开放式基金流动性及其风险管理[D];浙江大学;2007年

6 帅晋瑶;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李研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储小俊;证券市场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胡方;基于公司治理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及定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文;金融体系中的开放式基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晓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与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刘涤非;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易望霞;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后平;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5 易丽娟;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段斌;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晋;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桑大鹏;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梅向东;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成祖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2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82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