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娟;;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J];金融经济;2007年18期
2 张松,刘雨萌;透视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蒲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1期
4 徐光;论赎回费用在开放式基金防范流动性风险中的作用[J];投资研究;2001年10期
5 周泽炯,李强;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分析、计量与管理[J];特区经济;2005年08期
6 马超群;张璐;;我国开放式基金存在的风险及防范[J];金融经济;2006年12期
7 孙奕驰;陈育宁;;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评价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1期
8 龙文标;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初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徐丽梅;;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24期
10 孟辉;李连三;;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J];银行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四章 开放式基金评价及问题[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2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五章 开放式基金运作对策[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3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二章 开放式基金运作理论[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4 魏小波;吴润衡;;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收益率波动性的一点浅析[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5 刘志伟;雷秋惠;王未卿;刘鹤;;关于开放式基金的思考[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肖继辉;彭文平;;我国基金行业存在锦标赛效应吗?——来自开放式基金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樊鸿雁;;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法律防范[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8 王丽娜;朱卫东;;我国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基于浦发银行年报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晓梅;刘志新;;基于同群效应的基金经理投资决策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宋光辉;郭文伟;;基于DEA的中国开放式基金运营效率的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 郭来生 赵旭 胡运生 季雷;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N];证券日报;2003年
2 张哲;未雨绸缪 正视基金流动性风险[N];证券时报;2007年
3 任小雨;基金重仓股市值剧减277亿元 流动性风险再现[N];证券日报;2008年
4 何毕;保险业谨慎欢迎开放式基金[N];中国保险报;2000年
5 光大证券 陈岚静;高集中度蕴含较大流动性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九鼎德盛肖玉航;结构性牛市关注流动性风险[N];证券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邹靓;供求夹击 国内银行外汇流动性风险加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朱益民;百元股阵营溃败 基金陷流动性危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强兴华;不敢言富与流动性风险[N];金融时报;2007年
10 记者 王丽娟;银行应每季度测试一次压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志刚;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王品;开放式基金费用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思;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流动性价值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王灵芝;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量化与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薛强军;开放式基金流动性及其风险管理[D];浙江大学;2007年
6 帅晋瑶;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李研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储小俊;证券市场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胡方;基于公司治理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及定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文;金融体系中的开放式基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晓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与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刘涤非;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易望霞;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后平;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5 易丽娟;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段斌;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晋;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桑大鹏;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梅向东;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成祖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2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8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