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1998-2007年我国国债政策拉动内需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7 16:00
【摘要】: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院长吴军教授曾说过:“国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具宏观意义的经济变量。一方面,国债属于财政范畴,国债发行规模和支出方向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部分,直接体现着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深度;另一方面,国债又属于金融范畴,与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密切相关。”因此说国债具有财政与金融的双重属性,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桥梁。、关于国债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效应,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中外学者众说纷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王传纶教授认为:“国债既对微观经济有广泛影响,也对宏观运行产生着一定作用。” 在1998-年经济危机情况下,我国中央政府果断决定施行积极财政政策。随着经济形式的逐步好转,积极财政政策开始逐步淡出,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面对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多学者开始纷纷与1998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的经济危机与1998年的经济危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且2008年的经济危机似乎更加严重。据中国日报消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亚洲发展银行(ADB)公布的一份关于2009年亚洲经济形势的评估报告显示,2009年亚洲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至3.4%,成为1998年经济危机之后的最低增长率。”国债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在1998年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1998-2007年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尤其是对国内有效需求拉动效果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起到建设性作用。 本文是从理论到实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的是关于中西方的国债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公债与国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西方国家存在地方政府债务,因此,国债仅仅指中央政府债务。这与中国国债概念的界定是不同的,中国地方政府是不被允许发行债务的,因此国债一般被等同于公债。西方经济学里,关于国债的理论基本上分为三大方面,、分别为国债有益论、国债有害论和国债中性论。对于西方国债理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节选了较为重要的国债理论。而中国的国债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因此中国国债理论的发展时间也比较短、比较浅显。很多中国学者关于中国国债理论的研究都是以西方国债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实践数据来分析,目前并没有形成只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国债投资相关问题的模型。 第二部分写的是关于中国国债规模的现状。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那么对于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成为多年来众多学者争论的热点。衡量国债规模的标准有很多种,本文分别从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居民应债率和国债赤字率五个标准衡量1998-2007年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对于不同的标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全面看我国国债规模的确是较大的,虽然有一定的膨胀空间但也应该注意引起的国债还本付息的巨大偿债压力及财政风险等相关问题。此外,由于我国国债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国债理论的不深入,用于衡量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标准均选自国际公认标准,对于我国国债市场的适用性也是有待研究的。 第三部分是本文实证部分,主要由两大模型的建立构成。第一,是国债乘数的推导,以及我国国债乘数的计算;第二,是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国债投资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分析。 关于我国的国债投资乘数分析,本文主要运用四部门经济和凯恩斯的国债乘数理论推导出的国债投资乘数公式,通过对1998-2007年数据的线性回归计算出我国国债投资乘数。由于本文的数据是选择了1998-2007年十年的数据,这也是与其他相关文章所不同的优点所在,本文计算出了这十年间我国国债投资乘数为1.82。但是夏长杰学者计算的我国1998-2003年国债投资乘数平均为2.08;郭庆旺学者计算的1998-2002年国债投资乘数平均为1.62;克门塔和史密斯计算美国1954-1963年长期政府支出乘数为1.84。本文计算的国债投资乘数没有考虑资本市场,否则乘数会小一些。本文也通过实际数据分析了1998-2007年国债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国债投资乘数实际上要小于理论的计算值,其原因主要与国债到位程度、国债投资方向以及统计数据的误差等息息相关,而且我国国债投资乘数呈逐年递减趋势,这也是非常不利于以后国债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趋势。 关于我国国债对需求拉动作用分析,本文运用IS-LM模型对我国国债投资是否产生挤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债投资不但没有产生挤出效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挤进效应。政府投资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是西方经济学中经常探讨的问题,也是被西方众多国家所承认和实践证明的。而我国国债产生的挤进效应一直以来也同样被国内很多学者所证实,实践也证明我国国债投资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本文也分别通过我国IS曲线和LM曲线的特征来陈述我国特殊的IS-LM模型,以此来解释我国国债投资挤进效应产生的原因。此外,本文也通过对1998-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构成及变动进行分析证实我国国债投资对私人经济没有产生挤出效应,甚至产生挤进效应。 第四部分写的是关于1998-2007年我国国债投资对经济拉动,尤其是拉动内需存在的问题及本人提出的建议。本文提出的主要是针对我国国债对拉动内需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国国债投资对拉动居民消费效果不显著。除此之外,我国国债投资在国债规模、发行成本、国债收益率、国债投资风险等方面都是存在一定问题并有待改善的。国债对拉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会起到很大作用。因此,针对我国国债存在问题,本人认为在未来的国债政策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合适的国债规模,进一步调整国债的投资方向以及注重与其他相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结合以便发挥更大更全面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国债政策的重视,实践对国债投资效果的证实,国债政策逐步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国债的相关问题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史无前例的,因此也很难找到相关经济理论作指导。西方经济理论的介入为解决中国经济理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视角。因此,本文是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相关经济模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国债在1998-2007年十年间对经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本文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更加系统的对国债拉动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相关政策性建议。 最后,由于本人学术能力和写作时间的限制,文中观点与部分学者有所不同,虽然研究的出发点有所差异,本人也在文中指出差异原因所在,但是难免研究深度不够、认识不全面所导致,望诸位学者批评指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12.5;F224
【图文】:

政府投资,总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非政府投资


1998一2007年我国国债政策拉动内需的实证分析图3一5:1998一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图固定资产投资16〔000【4〔00012〔00010C000Rrnnn6〔000吸C00〕2〔000口口瓜 瓜 IIIII一一侧 侧...一 lll...日 .---___-..一目 目月月目目礴」目」1,】】 】1993【 99920〕02〔012〕 022003200吸 200520062〕0,.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一2008》通过图3一5可见,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一直增加,其中政府投资规模也是增加较快,但政府投资并没有挤占私人投资,相反非政府投资增加更快。从表3一5我们不难发现,1998~2007年十年间我国政府投资比例平均保持在5.16%,非政府投资比例保持在94.840rk。此外,近几年来,虽然政府投资规模增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3年国债政策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03期

2 彭腾;论国债政策的运用[J];云梦学刊;2003年02期

3 康彦彦;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4 刘立峰;扩张性国债政策破疑[J];w

本文编号:2784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84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1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