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金融类指数的构建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0 10:01
【摘要】: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货币政策通过多种传导途径,对经济中的产出、价格等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货币政策对价格和产出等变量的影响是一直以来的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在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和货币非中性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研究。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定义为,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同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或价格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三个金融类指数:核心通货膨胀率、金融状况指数和物价预警综合指数。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已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研究中,主要利用VAR模型,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价格变量的代理变量。这使得模型包含的信息不够充分的同时,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缺少针对性。考虑到,一方面,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在引入大量信息的同时不会造成参数估计的困难,很好地解决了VAR模型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核心通货膨胀是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代表价格变动长期的、潜在的趋势。而已有基于统计或模型的核心通货膨胀度量,主要都是针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分类指数进行分析的。虽然CPI反映了价格变动的主要部分,但不能反映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因此,需要利用比CPI包含更多信息的各种价格指数,来度量核心通货膨胀率。 首先,基于动态因子模型,从我国6个价格综合指数中得到核心通货膨胀率,它更好地反映了物价长期的、潜在的变动。其次,基于logistic平滑转移自回归(LSTAR)模型描述了核心通货膨胀率,并对其非线性动态调整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动态因子模型从大量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少数几个宏观共同因子,分别针对CPI、核心通货膨胀率和CPI分类指数构建了包含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共同因子的FA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货币政策工具对各个价格变量影响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在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中更有效。与CPI相比,货币当局更应该盯住核心通货膨胀率。CPI分类指数对货币供给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存在差异性,从而货币当局为了使调控价格更具有针对性,需要关注货币政策对CPI分类指数影响的异质性。最后,将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平滑转移函数的转移变量,基于LST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由核心通货膨胀率确定的不同通货膨胀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具有非对称性效应。与高通货膨胀状态相比,低通货膨胀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更有效。 第二,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再度突显了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冲击,而且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也愈加明显。考虑到,金融状况指数(FCI)能很好地反映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但已有我国相关文献中,FCI的构建存在采用的计量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包含的金融变量较少和样本区间较短等不足。而且FCI对宏观经济变量预测能力的测度也缺少更加深入的分析。所以,需要基于更有效的计量方法构建我国FCI,并且基于FCI分析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首先,选取代表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的11个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共同金融因子,并利用这些因子基于VAR模型构建了我国FCI。接着,从频域和时域两个角度测度我国FCI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金融变量对实体经济有着较强的预测能力,领先于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而短周期波动中,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影响关系存在易变性。因此,政府当局需要针对不同的周期来测度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然后,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LSTVAR模型,分析FCI代表的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变量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状况良好状态下,FCI对产出具有正向冲击效应。而在金融状况恶化的状态下,FCI对产出具有负向冲击效应。最后,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基于LST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状况良好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具有短期的正产出效应和长期的负产出效应。而金融状况恶化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冲击具有负效应。 第三,在基于LSTVAR模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研究中,平滑转移函数中转移变量的选取大多根据统计理论,尝试用所有变量及其滞后变量分别作为转移变量,以非线性检验是否显著以及显著的程度为标准来确定转移变量,这样得到的转移变量可能缺少经济含义的解释。 鉴于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物价稳定,本文首先针对物价预警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生成物价预警综合指数,并基于马尔可夫体制转移自回归(MSAR)模型,探讨了我国物价预警综合指数波动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把我国物价预警综合指数的波动划分为低通货膨胀和高通货膨胀两个状态,在拟合效果和对物价波动特征的解释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最后,将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转移变量,基于LSTVAR模型,得到在不同通货膨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价格和产出具有非对称性效应。与高通货膨胀预期相比,低通货膨胀状态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为正且更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22.0;F832.5
【图文】:

价格指数,描述统计,综合指数


36当一段时期内存在明显的差异。图2.1 各类价格指数的趋势图具体地,由表2.1给出的以上6类价格综合指数的描述统计可知,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刻画了CPI和其他价格指数之间的异同之处。因而,只是利用CPI去反映我国物价潜在的、长期的趋势不是十分恰当。有必要利用更多价格信息的共同趋势作为核心通货膨胀率的估计。表2.1 各类价格指数的描述统计量均值 中位数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CPI 102.48 102.13 108.74 98.20 2.35UCPI 102.83 102.47 109.27 98.40 2.48RCPI 102.31 102.06 108.50 98.10 2.30BCPI 102.91 103.60 106.70 94.00 2.66RPI 101.72 101.40 108.09 97.50 2.47PPI 101.95 102.65 110.10 91.80 4.202.2.2 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构建根据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中对变量的平稳性要求,首先针对以上 6 个价格综合指数,进行 ADF 单位根检验。

货币政策,总水平,物价,通货膨胀


图2.2 CIR、CPI和PPI的趋势图.2.3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将物价水平波动中长期的、潜在的部分定义为核心通货膨胀。但,已有我国核心通货膨胀测度的文献,主要针对 CPI 的各个分类指数,从统计或模型的度进行。虽然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了我国物价总水平变动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所为了得到核心通货膨胀率需要利用比 CPI 更多的价格信息。本章基于动态因子模型,从国 CPI、PPI 等 6 个价格综合指数中得到核心通货膨胀率,它反映了物价持久的和潜在的动,可更好地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鉴于,核心通货膨胀率在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核心通货膨胀率对 CPI 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我国货币当局需要基于更有效的计模型,选取更有效的价格指数或价格综合指数,度量并公布反映我国物价变动总水平的心通货膨胀率。这样,货币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不仅可以关注 CPI,而且能更地关注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使得货币当局在保持物价长期稳定的同时,可以调控物的短期波动,实现长期的动态平衡。

转移轨迹


对LSTAR模型的估计,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基于网格搜索算法,得到平滑参数 和门限参数c的估计值分别为12和104。图2.3给出了随时间变化的区制转移轨迹和对应的平滑转移函数。由图2.3可知,核心通货膨胀率在所确定的两个状态中,首先保持自身所处状态的能力比较强,而且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时间相对缓慢,没有表现出门限模型或马尔可夫体制转换模型所表述的突变特征。图2.3(a) 随时间变化的区制转移轨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国强;张建华;;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2 陆军;刘威;李伊珍;;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的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3 李成;王彬;马文涛;;我国金融形势指数的构建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4 耿强;樊京京;;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VAR检验[J];当代财经;2009年03期

5 石柱鲜;孙皓;邓创;;Taylor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实证检验——基于时变隐性通货膨胀目标的新证据[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6 王彬;;金融形势指数与货币政策——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4期

7 沈悦;周奎省;李善q

本文编号:2797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97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