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可转换债券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14:28
【摘要】: 可转换债券融资已在中国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上市公司应用这种金融工具进行外部融资对于解决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比例过高、证券品种单一和金融创新缓慢等现实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实践中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对此进行了尝试,国内理论界也对此表示了相当的关注,但是多数以券商言论为导向,将焦点放在了以套利为直接动机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研究上,关于公司应用可转换债券融资本身特点与利弊的探讨十分鲜见。本文从分析可转换债券经济学本质入手,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发展历程与现状,认为可转换债券融资与直接股权和债权融资相比能减少公司外部融资时同时面临的多种股权和债权性相关成本,同时将针对国内的实证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揭示出国内融资主体的特征与有待改进之处。 文章首先应用经济学理论剖析可转换债券的属性和本质,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并与发达国家现状进行比较,从宏观角度描述其不足之处,为下文的研究作理论上的铺垫。然后以一个模拟案例定量的分析了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重点为考察其在稀释、税盾和财务负担方面的基本作用过程和与直接股权、债权融资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基于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原因的深入理解,本文认为公司应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内因在于减轻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多种融资成本,创造性和系统性的将之分为代理成本、价值低估及财务危机成本和风险不确定性成本三大方面,应用两个模型的论述,辅以已有的实证结果,详细论述了可回购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相对优势和适用公司特征。最后,结合统计软件SPSS 11.0,文章以我国2000年至今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和各年相应行业所属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机、发行公司特征和投资者行为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决策的影响等等,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同时揭示了国内该领域的特征和缺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在最新的程度上完整的总结了国内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状况。(2)建立了公司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内因的系统化理论。(3)首次对国内至今为止全部典型性可转换债券样本进行了公司融资角度的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30.91
【图文】:

可转换债券,发行量,年度,日本


图3.4日本可转换债券年度发行量比较资料来源:Merr川Lynch公司数据库缩减到了不到750亿美元。并且,由于相当部分的已到2005年期间到期,而新发行速度持续减缓,事变得越来越缺乏流动性。其中将有200支左右的可亿日元)在2003年到期退出市场。转换债券市场现状十年中,由于对可转换债券这种金融工具的逐渐认到了显著的发展。2003年3月底,欧洲市场的可转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32%的份额。欧洲经济的一券能够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市场相互信息披露度,以及发行者使用可转换债券融资能够都成为了最终促使欧洲可转换债券市场在最近几

市场分布,概况


图3.5欧洲可转换债券市场分布概况资料来源:MerrillLynch公司数据库换债券融资的国际比较转换债券融资基本状况与国外该领域的现状,本要有以下几方面:体范围狭窄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重背景的大型企业,而且包括其他少数几个民营企的企业。而从国外情况来看,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占据主要地位的是成长性的企业,这点在美国市方面来看,发行主体侧重于成长性企业是由于这,。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令军;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魏强;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和融资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1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01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