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05:05
   科技进步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现代经济与科技已成为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起着关键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给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凝聚高新技术、有很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企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早中期,风险较大,主要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入;在中后期,风险逐步降低,主要依靠公开股权交易市场融资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且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借此高回报套现退出,进入新一轮项目风险投资实现良性循环。没有创业板市场,风险投资就难以退出原有项目,资金缺乏流动的管道。设立创业板市场,可以显著改善我国的创业投资机制,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我国“两高”、“六新”企业在发展初期的融资难题,通过学习香港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经验,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和反复研究,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市场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批36家企业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开启了中国的创业板时代。截至与2012年12月,已有355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市场,短短两年时间上市企业数量扩张了7倍。 深圳创业板市场发展如同诸多新生事物一样,由于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发展历经波折。自开板以来,有十几家上市企业发行市盈率超过百倍,远高于国际主要市场的平均水平。2009年9月首批创业板企业的首发市盈率平均55.25倍,2009年12月到达81.24倍,2010年11、12月时期平均更是到达90倍上下。而就在这段时间,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沪市主板市盈率为21.61倍,深市主板市盈率为35.43倍,中小板市盈率为56.93倍。而与开板时高市盈率为代表的“三高”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末创业板市场整体爆发的“破发潮”现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创业板股票中还有201只处于破发状态,占62%。以上市首日开盘价后复权,截至2011年12月31日,破发企业平均跌幅34.7%。从“三高”到“破发潮”显示了我国创业板市场仍处于探索和完善的阶段。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实践表明,上市企业的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从萌芽到成熟过度的的核心问题。然而从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市场表现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创业板市场高市盈率、高发行价格、高募集资金背景下,企业上市后没有从财务信息中直接反应出与之相匹配的成长表现,导致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成长预期产生质疑。由于上市企业的成长性缺乏公认的度量指标,缺乏客观反应,致使市场投资者投机气氛大于投资考量,上市公司公司股价波动剧烈。回顾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和德国“新市场”爆发的创业板网络股泡沫事件,可以发现,缺乏对上市企业真实成长性的判断,投机气氛浓厚是致使创业板市场剧烈动荡的直接原因。因此,对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性的研究,可以起到客观反应企业真实成长现状,引导市场参与者理性投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上市企业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的作用。同时,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对企业成长性理论的研究文献成果比较多,但企业成长性度量指标的研究还没有权威的结论,特别是对初创阶段企业成长性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本文选择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论文选题,目的是客观的反应目前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现阶段成长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探索适当的评价模型和方法,为促进上市企业和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作为企业生命周期前短的中小型创业企业,由于经营风险大,公开信息较少等因素导致相关研究较少,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研究将有助于完善我国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今后企业发展阶段,尤其是企业发展初期,提供研究参照。同时对创业板市场企业成长性在上市前后变化以及成长性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客观反应创业板成长现状和未来成长预期,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引导资本投向具有投资价值且缺乏资金的增长潜力较好的企业,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支持优质成长潜力企业脱颖而出获得资本资源迅速成长。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成长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盈利成长指标和综合成长指标,点面结合构建创业板企业成长性度量体系,力求客观全面的反应研究窗口期内企业的成长性变化。为了便于比较研究,使用截止2012年12月已上市两年的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企业上市前后两年公开数据进行研究。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根据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发展阶段特征和企业特质,着重体现企业在创新能力、全部资本投入回报率、企业规模、主营业务持续增长能力方面的成长性变化。最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外部经济因素、企业经营综合因素、企业治理因素三方面对企业现阶段成长性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企业较上市前表现出综合成长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现阶段还未能为所有资本投入(包括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在内的所有资本投入者)创造较好的资本回报,未在短期内体现出与投资者预期一致的盈利能力快速成长特征。另外,不同上市批次和不同行业类型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表现出了持续成长能力的差异,2009年上市批次的企业总体上持续成长能力优于2010年批次上市企业,医药制造和电气及机械制造业整体成长性好于其他行业。 通过对比外部经济因素、企业经营综合因素和企业治理因素三方面对创业板企业上市前后成长性的影响,我们发现行业因素和地区因素对企业的成长性均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地区经济因素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上市后有所降低,而行业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表明企业的跨区域经营能力、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较上市前有所提高;在企业综合经营方面,实证结果显示资本规模增长对创业板企业现阶段成长的重要作用,但资本使用效率提升不足限制了新增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推动效果,因此,如何通过组织结构调整、管理效率提升、决策过程优化改善对新增资本的使用效率,决定了创业板企业未来的成长潜力和发展速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则是创业板企业目前阶段保持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企业治理方面,实证结果显示,在企业上市前,由于主要股东就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者,规模较小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的成长有正向影响作用。上市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股权集中度在对企业的成长影响呈现倒“V”型变化,“一股独大”的对企业的成长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同时,企业管理层激励对企业的成长性影响较小,股权激励效果好于薪酬激励。如何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构建适当的股权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保持一致,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是现阶段创业板企业应当思考的问题。 本文的贡献在于结合前人对初创阶段企业成长性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以企业经济增加值为核心,以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储备、增长能力、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为重点的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影响其上市前后成长性因素的变化进行对比实证研究。通过跟踪企业上市前后两年的成长性和成长推动因素的变化,客观全面的反应了创业板开板后的企业经营情况和成长潜力。有助于完善我国在初创阶段的企业特征研究,同时帮助本文结论使用者对目前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成长性情况有一个客观的理解,对其未来发展判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由于个人学识和缺乏实践经验的原因,在论文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的局限和不足,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完善和进步。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恩才;关于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4期

2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3 郭家虎,崔文娟;EVA对企业价值的解释度: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4年05期

4 陈远志;梁彤缨;;行业特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6年02期

5 孟凡生;李美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基于突变级数法和改进熵值法的分析[J];系统工程;2012年08期

6 李新;上市公司成长性判别指标浅析[J];技术经济;1998年02期

7 李建丽;;价值创造指标EVA的会计调整原则与事项[J];会计之友;2012年19期

8 徐岩;陈银涛;于晓佳;尹存喜;;EVA绩效评价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2年21期

9 王冬梅;建立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4期

10 丛佩华;浅谈企业的成长性及其财务评价方法[J];财会研究;1997年09期



本文编号:2825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25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